书画 栏目

世界很大
属于你的天地很小

世界大战与艺术会有什么关系?

世界大战与艺术会有什么关系? 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那就是“变”和“不确定”。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新冠疫情,也许除了医院,其他所有行业都受到严重冲击。就连教育领域中不被国人所重视的艺术教育也难逃此劫。上期我们谈过大萧条时期的艺术教育,今天我们来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艺术教育带来的影响。

同经济大萧条时代一样,二战期间对艺术产生了另一种影响,当国家处于战争的时候,教育界和非教育界人士的关切转向设法使教学能够有助于得到最后的胜利。

这一张张海报

海报上是一对情侣。位于右侧的年轻男性穿着潜艇部队的白色制服,一脸满足的笑容,搂着一个甜美的年轻女性。位于左侧的娇小女性有着浓密的黑发、又长又翘的睫毛和月白色的皮肤。她别着红色蝴蝶结,涂着红色唇膏,抹了红色指甲油,戴着红色手镯,还穿了一件红白相间的条纹衬衫,全然一道清新亮丽的风景线,很是扎眼,正是那种男孩子想要约会的对象。这位可人儿亲昵地勾着潜艇兵的脖子,依偎在潜艇兵的怀里,一只手把玩着潜艇兵胸前闪耀的徽章,垂眼看着,露出自豪的笑容。

海报最下方是两行字:“他自愿加入了潜艇部队!”那潜台词仿佛在说:“你要是去当潜艇兵,也会有像我一样漂亮的姑娘对你投怀送抱呀!”对于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子来说,这着实是一记敲在心上的美人计。

二战期间艺术教育并没有护士必须以艺术区达到爱国的宗旨,所以艺术课,尤其是在中学,课程以“有助于战争的胜利”为首。高中生被鼓励去制作海报,宣导为战力节省废纸的美德;小学生也为军人制作一些慰劳品;艺术教师则写《艺术教师对军人的使命》的文章,同时强调爱祖国主题,例如在课堂上做胜利的徽章等。

这些海报中有一个深入民心的“山姆大叔”形象,他一般都被描绘成为一个鹰钩鼻、留着白色山羊胡须的老人形象,他穿着星条旗纹样的礼服,头戴高礼帽,身材高瘦,总是一副让人敬畏的表情和咄咄逼人的样子。

海报中的美丽女郎带着挑战的眼神,说:“和山姆大叔来一场约会,加入美国海岸警卫队吧。”

这张经典的征兵海报上,山姆大叔的手指直勾勾地指着看海报的人说:“I WANT YOU.”(我要你来。)

海报上一位身材与容貌姣好的女子高举着橄榄枝,她的下方是一排不同年代、不同服饰的军人形象。旁边写着:“美国军队:曾经、现在、永远。”这似乎是在呼吁军人们为了后方家园的和平而战。

在战争期间学校及艺术的正当理由,从萧条时期所支持的经济性和社会功能的主张,转为宣称艺术在保卫国家方面的重要性。甚至连着名的文化哲学家都指出在大家熟悉的四大自由中,加上艺术为第五自由。他说艺术提供了“为充分而完整自我的自由”。。。

值得注意的是,艺术教育的理论依据与实务因时代的需要而有所改变。在萧条时期,艺术教育是为了改善社区;在二次大战期间,它却想要证实他与国防的关系。

1941年12月,日本成功偷袭珍珠港,直接造成美国加入二战。战争动员的迫切需求随之而来,大众媒介于是肩负起宣传鼓动的工作。海报作为一种易于张贴推广的形式,自然也变成了一个主阵地。

美国民众对于这样一种手段并不陌生,毕竟美国政府从20世纪初就开始招募艺术家设计宣传海报,并在一战期间出现了小高潮。尽管如此,二战时期的盛况却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据统计,到40年代中期,先后共有500位艺术家提交了三万多件设计,并最终完成了一千六百多万张海报成品。

“水手们注意!嘴不严是要丢人命的。”

“通缉令!杀人犯:她漫不经心的闲聊会要了人的命。”

海报上的三个女性戴着俏皮的帽子,穿着风格活泼的衣服,看上去十分开放且容易亲近的样子,其中一个还在对观者抛媚眼,让人想到应召女郎。海报中两次出现红色全大写的“loaded”一词,先是用来形容海报上方一把子弹上膛的枪(算是某种不言而喻的性暗示),随后又用来描述携有性病的女人。

“我为我家的两个战士而感到骄傲。”

海报中是一位老母亲和她的一双儿女,三个人都笑得很灿烂。一幅非常典型的打亲情牌的海报:参军能让母亲自豪,还能上前线去支持自己的兄弟,何乐而不为?于是下方红色背景是一行直白的大字:“现在就加入WAC!”还不忘补一句,“上千份工作等着你!”

这并不是一张征兵的海报,而是一张刻画了WASP的战争债券海报。“你来买债券!我们就送他们上天翱翔!”

金色卷发、制服、短裙、长靴,怎么看都是致命诱惑。毕竟这是一幅战争债券主题的海报——上文也提到过,战争债券是美国二战期间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海报主题——为了筹款集资,不管用什么方法,促成民众买买买才是第一要务。

“你是有用的,加入随军护士团吧。”

“期盼并不能让他早点回来,去找份战时的工作!”

“女人,也能穿上海军蓝!加入WAVES或SPARS!海军现在需要女性来顶替男性的工作。”

“完成他留下来的工作。”

“我们能行!”

“我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找到你的战时工作——无论是工业、农业、商业

“我当然能行!(我当然晓得装罐保存!)我可是很爱国的,定量配给什么的我才不担心呢!”

“尽你所能把它们做成罐头!” (这要翻译成中文真费劲……)

“战时菜园,为了胜利。在你家厨房门口给自己种点儿维他命。”

“多种点儿,多存点儿,在1944年。”

“我们今年冬天可不愁吃了,对吧妈妈?” 自己种,自己做罐头。

——只有胜利,孩子她爸才能早日回家。

虽然,艺术在二战期间关心战事并不表示整个艺术教育都只忙着做战争海报。1944年当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一半时,《学校艺术》刊登的文章有《融合战争服务的美术系》《战争时代下的艺术教育》《陶瓷艺术在全球通信的视觉记录上与无线电收发报机一体化》《传说与现实中的瑞士山笛》《融合了创造性艺术与工艺家庭》等。工艺方面的艺术教育仍很活跃,这是一种复杂的期望;既想能提供学生表现创造的机会,又想提供有实际价值的计划。

他被维也纳艺术学院拒绝后,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他是人类史上最大的战争魔王,

他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导致了61个国家参加,20亿人参战,5700万人死亡。

他曾想独霸世界,却最终自掘坟墓。

他生前耀武扬威,却最终畏罪自杀。

他自诩是“艺术家型的政治家”,

2006年,他的绘画作品曾经与毕加索的油画出现在同一个展览中。

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阿道夫·希特勒 艺术还有过一段爱恨情仇。

我是艺术家而非政治家,待波兰问题解决后,我希望能以一名艺术家的身份度过余生。

——阿道夫·希特勒

希特勒为世人所知,是源于其在二战中的疯狂战争行动和灭绝人性的极端思想。而在执掌纳粹,导致数百万无辜的人被杀害,几乎摧毁整个西方世界之前,这位现今人们心中的恶魔还曾是一位艺术家,或者应该说是一位未获得成功的艺术家。

希特勒在11岁时就显示出了对绘画的爱好,上学时常常会偷偷地画画,他曾靠自己的记忆画了一幅肖恩伯城堡的图画,令同学感到不可思议。对绘画的热爱曾让希特勒有过成为一名画家的念头,这与他父亲的期望相左。

希特勒童年时期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曾提到:“当时我才11岁就不得不第一次违抗(我父亲的意愿)……我不想当公务员。”希特勒的父亲在当时对于希特勒想要当画家这个愿望的反应是,“艺术家?不行!只要我还剩下一口气,我决不答应!”然而,父亲的极力反对更加坚定了希特勒的决心。

中学时,希特勒只有“自由绘画”一门课是优,而数学和自然史都不及格,这让他无法毕业。由此,他立下志愿,长大后要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辍学后,他开始做一些装饰设计,其余的时间都用来阅读、画画和听音乐。直到17岁,他终于在母亲的支持下,去了一趟维也纳,见识了那里的绘画艺术。

希特勒的画主题通常为场景和建筑,人物肖像极为少见

18岁时,希特勒首次报考了维也纳艺术学院,结果名落孙山,翌年他再次尝试,仍然以失败告终,学院给出的入学考试成绩的评语是:“绘画成绩不够满意”。

下面这些画作证实是希特勒当年为报考维也纳艺术学院创作的,维也纳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在研究这些画作后称,以今天的标准看,它们只能达到“普通中等教育证书”的标准。

接连的挫折对希特勒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根据他的自述,其失败原因是“我所交的几张画表明我不适合学绘画,我的才能显然在建筑方面……”。

可是,中学没有毕业的他想进建筑系只会更困难。这样的结果只能让希特勒勉强接受,可心中难免愤愤不平:“你知道——无需夸大其词——我未能考取美术学院去学画,这对世界是个重大损失。或许命运要我去干别的?”

希特勒的自画像

由于希特勒擅画建筑,在被维也纳艺术学院拒绝后,他绘制了大量维也纳场景的明信片,出入慕尼黑一家咖啡店中,希望得到那里的艺术家的慧眼相待,以帮助他实现自己的艺术雄心。可惜这个办法也未能如愿。但是在维也纳和慕尼黑期间,是希特勒画作最高产的时期。1908年到1914年间,他平均每天作画2-3幅,共创作了近一千张画作。

▼ 希特勒鲜为人知的绘画作品

希特勒的画作里有典雅的乡间教堂、庄严的大教堂、宁静的乡村、温和地海边风光.......他的笔触柔软、细腻,而这些宁静的绘画更是让人很难与后来那位将世界带入黑暗和恐怖、杀死六百万犹太人的魔王联系起来。此时此刻,他既不是魔鬼也不是天使,只是一名没有完成自己艺术梦想的年青人。

二战结束后,希特勒的画作大多数被美国军队带走保存,拒绝展出。直到2000年以来,才逐渐被拍卖。对于希特勒的画作,有些评论家认为他的画作以建筑为主,很少有人物肖像,这是缺乏绘画技巧的表现。也有人认为一个只专注于建筑的画家,必然有其值得赞赏的一面。

这些艺术作品为我们洞察这位现代历史上邪恶和独裁的人提供了一个怪异的窗口,比如他上面的这幅彩色风景画作中,来自一战的德国坦克乱扔在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冒着烟燃烧着。这是否是一种自我怀疑的线索呢,还是提醒避免过去的“错误”,预示要将德国变成一个雄心壮志、踏平异己和绝不妥协的超级大国呢?

大概由于希特勒所偏爱的建筑物和风景等写实绘画,一直不被喜爱抽象派和现代派风格的艺术机构所接受。1933年,希特勒下达指令,开始肃清那些热爱现代艺术的画家、音乐家等文艺领域人士。而1937年7月,他在慕尼黑策划的那场为“颓废艺术(Entartete Kunst)”的展览,则是他“复仇”的时刻。

“颓废艺术”展览海报

那个夏天,他发表的讲话中曾说道:“艺术作品本身不能被理解,所以需要某些自命不凡的说明书来证明它们存在的价值,所以这些作品永远不再可能出现在德国人民的面前”。

展览现场

他将毕加索、梵高、席勒等人的作品混乱摆挂,并贴上嘲讽的文字标签。很快这个展览便在其它国家进行。希特勒坚信这些现代派艺术是犹太人和布尔什维克的产物,会玷污雅利安人高贵的艺术。除去绘画,希特勒还禁止了爵士乐、犹太文学等非他喜爱的艺术的流通,强行为文学艺术贴上独裁的标签。

展览对这些画家进行了讽刺和丑化

出乎希特勒的预料,“颓废艺术展”竟然吸引了超过二百万参观者,是展示官方认可艺术的“伟大的德国艺术展”参观人数的近3.5倍。当时有外媒称这是德国人向现代派艺术的一次朝圣;是向20世纪的艺术作一次依依不舍的告别。被迫入选“颓废艺术展”的许多画家现在已成为艺术史上公认的现代主义大师,包括埃米尔·诺尔德(EMIL NOLDE)、埃里希·赫克尔(ERICH HECKEL)以及奥斯卡·柯克西卡。

希特勒还曾计划在奥地利建造一所博物馆,将他在二战期间掳掠到的所有艺术品都存放其中,并将其打造成为欧洲最大的文化艺术中心之一。为此他还亲自画了建筑手稿,为博物馆里的藏品分门别类。而这座博物馆的造型和纳粹建筑一样,也会倾向于希腊、罗马这样的古典建筑方案。按照计划,这座博物馆本应在1950年竣工,然而随着纳粹集团的败北,这个计划最终也不了了之。

希特勒的“超级博物馆”概念图

正在研究博物馆事项的希特勒

为博物馆运送收藏艺术品的士兵

历史无法回头,我们也无法猜测,如果希特勒当时考上了维也纳艺术学院,他的个人历史,乃至世界的历史是否会被重写。毕竟,他已经成为了二战爆发的始作俑者,一切故事就也已经不能再从头来过。

- 出处:搜狐/菲尔艺术
----------------         短评留言         ----------------


栏目:书画
2020-11-08 ()
微文周刊 2020-46期

  • 上一篇:极具美感的蓝绿水彩色调,怎么可以不爱
  • 下一篇:窈窕背影,谁画得好看?
  • 更多近期文章 >>
    书画栏目文章 荐读

    春天的诗,春天的画,醉人!

    水乡风情,太美了!

    法国艺术大师埃德加·德加舞女125幅油画作品,美翻了!

    牛年看大师们的牛画

    法国自然派著名画家朱尔斯·布勒东油画作品欣赏

    永和九年的那场醉

    沈周写生,活啦!

    他笔下的四季,看一眼就会爱上!

    俄罗斯伟大艺术巨匠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男性肖像油画欣赏

    俄罗斯现实主义传统的风景绘画,真的好美

    丰子恺 | “可叹无知己,高阳一酒徒”!《率真集》漫画

    米莱斯:还是拉斐尔之前那个时代的画更加优雅!

    首页 搜索 评论
     wx24.cn  所属微文精选【微文周刊】V10.1
    www.wx24.cn
    E-mail: 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