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18年第41期

>>

历史 栏目

中国好女人的典范——长孙皇后,盛世明君李世民背后的伟大女性

长孙皇后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如果评选模范丈夫,李世民应该属于其中的一个;如果评选模范夫妻,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组合更是榜上有名。

后人在分析李世民所开创的一代伟业原因时,有人说源于李世民的雄才大略、文武兼备,也有人说是他的思想政治路线对头、振兴经济措施有力,还有人甚至想到了隋炀帝开凿的那条大运河所发挥的作用。

毫无疑问,这些答案都有一定道理。但换个角度看,李世民之所以成功,主要不外乎三条:其一是他有一个好头脑;其二是他有一帮好朋友;其三,千万不能忘记,他有一个好老婆,一个难得的贤内助。

李世民的好老婆,就是众所周知的长孙皇后。李世民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不能忘记他的这个好老婆。贞观之治的“军功章上”,有李世民的一半,也有长孙皇后的一半。

提起长孙皇后,无论是历史学家,还是普通百姓,都一个劲地夸她“好”。究竟“好”在哪里,却众说纷纭。长孙皇后的好,其实很简单,主要有三条:一是不是非,二是通情理,三是母仪天下。这三条,看似简单,做起来实则很困难,但谁要做到了,谁就是天下最好的女人。长孙皇后做到了,所以后人说她是最伟大最知性的皇后,是比最好还要好的皇后。

1、虚怀若谷

历史上的帝王,大都有一个共同的德性,那就是结婚之后,用不了很长时间,便对皇后不再感兴趣,而是移情到后宫其他妃嫔身上,而李世民不是这样。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结婚之后,虽然有时也喜欢后宫其他女人,但始终对长孙皇后情有独钟。几十年婚姻生活,两人伉俪情深。无论李世民身边有多少女人,长孙皇后始终是他的“主旋律”和“长明灯”。

李世民之所以“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最根本的在于长孙皇后心胸宽阔,做得太好了。

对于一般皇后来说,多数人对于丈夫喜欢别的女人会心生妒意,从而对丈夫移情别恋公开或不公开地反对,甚至制造种种麻烦。但是,这种女人非常不明智,皇帝拥有生杀大权,历来都是三宫六院,女人无数,单凭自己反对,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反对的结果,要么自己被废,打入冷宫,要么搞得后宫鸡飞狗跳,天下不得安生。长孙皇后不是这样,对于李世民喜欢别的女人,她根本不反对,而是坚决支持;对于李世民喜欢的女人,她不仅不嫉妒,而且视如姐妹,十分关心和爱护。

更要命的是,长孙皇后居然主动帮助丈夫找女人,而且专找最漂亮、最好的女人。

有一年,长孙皇后发现通事舍人郑仁基十六岁的女儿非常漂亮,堪称绝代佳人,于是,主动禀告李世民,劝他尽快将其纳入后宫。李世民见了郑家女儿,也是颇为动心,于是下诏书令其入宫。此事因为魏征报告郑女已经许配他人在先而泡汤。不过,通过这件事情,李世民了解到长孙皇后是怎样地宽容和大度。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发现弟弟李元吉的齐王府里有个妃子杨氏,是个难得的尤物,一心想把她弄到自己的身边,可是自己又不好意思出面去办,长孙皇后明白他的心思后,主动前去齐王府,把杨氏领到秦王府,领到李世民身边,从此成为李世民格外恩宠的人。

贞观十年,李世民纳才貌俱佳的文艺女青年徐惠为才人,并很快与其打得火热,不仅提拔其为充容,而且天天和她在一起卿卿我我,一度把长孙皇后置之脑后。对此,长孙皇后坚持“三不两积极”政策,既不嫉妒,不生气,不排斥,积极支持,积极与徐惠交朋友。有一次,徐惠生病,长孙皇后亲自给她熬药,还送到床前亲自喂下,结果让李世民和徐惠大为感动,也促使李世民有了新欢,不忘旧爱。

长孙皇后为何会这样做?难道她没有嫉妒心吗?这一切,全因为她发自肺腑的对丈夫的爱。在她的辞海里,只有爱,没有嫉妒。只要丈夫生活得好,过得开心,自己也会感到开心和幸福。这是一种超越私心的爱,世上罕见,绝无仅有。

长孙皇后不仅善待和厚爱李世民心爱的女人,而且对李世民的孩子,不论是哪个后妃所生,都视如己出,疼爱有加。豫章公主刚出生没多久,她的母亲便得重病死了,一时成了孤儿,这时候长孙皇后主动站出来,在征得李世民同意后,将其收养,对她格外关爱,甚至超过自己的亲生儿女,从而让豫章公主深切地体会到“没妈的孩子并不一定像棵草,也可能继续是块宝”。

2、韬光养晦

长孙皇后出身名门,她的父亲长孙晟是隋朝的右骁将军,文韬武略,英勇善战。她的母亲也出身名门,是扬州刺史高敬德的女儿,酷爱读书,知书达理。长孙皇后从小富养,接受良好的教育。她与李世民的结合,堪称郎才女貌,天赐良缘。

然而,长孙皇后刚刚嫁到李家的时候,面临着极其复杂严峻的局面,对这个“富二代”大小姐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当时,李世民的母亲窦太后已经去世,整个后宫缺少一个掌握大权的“王熙凤”,老公公李渊身边的妃子们争宠结派,一时乱得一塌糊涂。长孙皇后到来之后,可以说是夹缝之中,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影响自己的声誉,而且影响整个家庭的和谐。

更重要的是,丈夫李世民处于政治斗争的中心,由于李世民协助公公李渊建立大唐王朝功高盖世,导致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对他多有嫉妒,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同时,丈夫雄才大略,也怀揣治国安邦的远大抱负,以致双方在“看不见的战线”上处于你死我活的斗争状态。

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长孙皇后不急不躁,冷静观察,沉着应对。她审时度势,制定了自己的路线方针,低调做人,认真做事,善心待人。一方面,他尽心尽力地侍奉老公公李渊,给他留下非常好的印象,使他在丧妻之后,依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取得他对丈夫李世民的支持。在与嫂子和弟媳相处时,她宽以待人,主动承担家务,凡事以克制忍让为先,对她们是非尊重,既让她们感到她处事得体,又让她们找不出任何毛病和借口。

另一方面,长孙皇后在家里忍辱负重,一心照顾好丈夫的生活,暗暗帮助丈夫积蓄夺取政治斗争胜利的力量,让哥哥长孙无忌对丈夫的事业全力支持,当丈夫李世民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发火或急躁的时候,她劝勉其一定要长远考虑,学会忍耐,而当大哥和弟弟对丈夫施以毒手,试图谋杀他的时候,她又一反平时的低调,异常坚决地支持丈夫发动玄武门之变,从而取得了那场政治斗争的胜利。

当时机暂时不成熟的时候,在上的智者总是推崇韬光养晦。要论对这一战略的谙熟,长孙皇后大概是史上第一人吧!

3、以史为镜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才能卓著,曾在玄武门事变中立下大功,丈夫当上皇帝后,想提拔他为宰相,回家征求长孙皇后的意见。论说,哥哥升官,作为妹妹的理应高兴,并极力成全,但是作为知识女性的长孙皇后却感到了担忧。他对皇上说:“我一个妇道人家,平时从不过问朝政,既然你就这个问题征求我的意见,而且牵涉我的哥哥,我只能实话实说。”

她接着说:“我位居三宫之首,家里的富贵已经达到很高水平,实在是不想家里的人再占据显要位置。历史上外戚弄权误国的经验教训实在是太多了,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专权;汉昭帝时上官杰专权;汉宣帝时霍山专权,他们最后都因为谋反篡位、祸国殃民被杀。”意思是说:“皇上你为了我们家好,想提拔我的哥哥,但我不赞同。因为我们要以史为镜。”

李世民见她持反对意见,进一步解释说:“我提拔你哥哥,并不是因为你是我老婆,而是因为他有这个能力,我需要他。”见不能说服皇上,长孙皇后干脆掉转方向,改而去找自己的哥哥,阐明道理,让他主动放弃。结果,哥哥还真听了她的劝告,拒绝了皇帝的任命。

长孙皇后政治上对自己也严格要求,平时与丈夫在一起,从不议论朝政,也不吹枕边风。有一次,李世民病重,看那情形貌似治不好了,长孙皇后偷偷在身边备了毒药,不是想药死丈夫,让其安乐死,而是准备一旦丈夫死了,自己也殉情自尽。这一切的目的只有一个:不想像有些皇后一样,一旦皇帝死后,便大权独揽,垂帘听政。

李世民曾总结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若论真的以史为镜,长孙皇后属于身体力行。

4、女儿富养 未必富嫁

长乐公主是长孙皇后和丈夫最喜欢的掌上明珠。公主出嫁的时候,整个皇宫都为之忙碌,李世民发誓,要为女儿举办世界上最豪华的婚礼,同时,他还要为女儿准备丰厚的嫁妆。据说,长乐公主的嫁妆,比当年永嘉长公主的嫁妆多一倍还要多。永嘉长公主李世民的妹妹,也是长孙皇后的小姑子,当长孙皇后得知丈夫这一决定时,当即表示了反对。

李世民对她说:“女儿要富养,不能让她受难为。”长孙皇后却说:“女儿富养,但不一定要富嫁。因为,女儿出嫁,看似是我们的家事,实际上关系整个国家。如果我们如此浮华奢侈,不知道天下人怎么想?”对于长孙皇后的话,丈夫并没有真正听进去,他依然命人为公主准备丰厚的嫁妆。

这时候,长孙皇后想到了敢于直言的大臣魏征,他们在李世民面前演绎了一段“双簧”。一天,魏征对李世民说:“听说您要给长乐公主准备高于永嘉长公主一倍的嫁妆,不知道是何道理?难道是为了显示女儿和妹妹的不同吗?”一句话说得李世民哑口无言,但回到后宫之后,他依然对魏征的话耿耿于怀。这时候,长孙皇后站出来替魏征说话:“魏征是一个大臣,公主出嫁的事儿本来与他没有关系,此番他敢于直言,可见这事儿事关重大,不听他的还能听说的呢?”结果,她和魏征的努力,让李世民改变了最初的想法。

5、敢于谏言

公元636年秋天,长孙皇后病了。眼看自己就要不久人世,长孙皇后想了很多。她想到了自己跟随丈夫李世民的一生,相夫教子,无愧人生,死而无憾。然而,他有一件事情依然放心不下,那就是朝中最忠实的大臣房玄龄,因为和李世民意见不合,被李世民贬官发配在外,让她念念不忘。

弥留之际,长孙皇后把丈夫叫到床前,说要给有话说。李世民告诉她:“你什么也不要说,什么也不要管,只管好好养病就成。我不能失去你。”可是,她说,有些事情我放心不下。她支撑着十分虚弱的身子,留下了最后的嘱托。她说:“在当朝所有大臣中,房玄龄是最忠诚的一个,忠心可鉴日月。他帮助您治国安邦,立下汗马功劳,然而,无论在任何场合,他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德。这样的大臣,天下难找,几百年不出一个。如今他并没有犯多大错误,只是一时和您意见不合。我死之后,希望您能尽快让他回来,继续未竟的事业。”

李世民听了,唏嘘再三,既为皇后“忧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所感动,又为自己处事不稳妥,让房玄龄长久在外感到惭愧,当即对她说:“这一些我都明白,你放心,我很快就会让他回来。”

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真的按照她的建议,把房玄龄重新招了回来。由此,长孙皇后的一个临终遗言,改变了一位宰相的命运。

6、死而后已

长孙皇后临终前对李世民说:“我跟随您这么多年,无论是我,还是家人,荣华富贵已经达到了顶点。我娘家那些人,承蒙您的厚爱,在朝中为官,但他们的能力也基本上也都发挥出来了,没有可以再上升的空间,如果让他们掌握大权,势必对国家造成危险。我死之前,您能听从我的建议,没有封他们大官,我死之后,希望您千万不要对他们提拔重用。”其大公无私之心可鉴日月。

她还说:“我病到这个程度,再活下去对国家已经没什么好处了,皇上不必悲伤,一切要往前看。我死之后,千万不要花很多钱,一定要薄葬,最好埋到山上,也免得陪葬过多,让人盗墓。另外,不在身边的子女,不要通知他们,免得他们风尘仆仆,哭得死去活来。如果您能按我说的办,就是对我最好的纪念,最好的爱!”这种胸怀,哪个第一夫人能够做到?

这就是长孙皇后的临终遗言,很简单,但寓意很深刻。别人临死之际,多数惦念自己的家人能否继续升官发财,长孙皇后想到的却截然相反;别人的临终遗言,多数关系自己,长孙皇后想到的是被贬在外的大臣,以及家人的辛苦;别人留下的遗言,多数事关财产,长孙皇后作为一个“妇道人家”的遗言却事关天下,事关国家。其博大胸怀,由此可见一斑。

长孙皇后作为深明大义、母仪天下、深受爱戴的皇后。她的一生,留下诸多千古佳话。但概括起来,她好像一生只干了两件事,一是辅助身为皇上的丈夫,一是编辑、撰写、实践一部书。

书的名字叫《女则》。这部书,虽言“女子规则”,但绝不宣传“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而是历代优秀女子经典名言的大摘录,是女人行为规范的大评点,是古代知识女性的行为准绳和制胜宝典。这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书。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将其放在案头,每每翻看,见书如见其人,从中受到深深的教诲。后来,这部书成为高知家庭教育女儿的基本教材,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女人做出了积极贡献。

死而后已,是历代高洁人士的最终追求,但真正做到的为数不多,长孙皇后大概是属于真正做到的一个吧!

长孙皇后就是这样一个好女人,李世民娶到她,是李世民的福分;大唐帝国有她,是万千民众的福祉。

就这样,成就了千古流传的美满婚姻,也造就了一位母仪天下的伟大女性。

出处:搜狐 / 非常历史
------------------------------------------         短评留言         ------------------------------------------


栏目:历史
2018-10-10 (
微文周刊 2018年第41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