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19年第4期

>>

音影 栏目

这部大提琴“圣经”曾是无人问津的练习曲

    1720年前后,巴赫为当时的新兴乐器——大提琴谱写了六套组曲。组曲的具体创作年份至今不详,但幸好它们流传了下来。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被人们认为是练习曲,登不了大雅之堂。

  1890年,西班牙大提琴家卡萨尔斯与父亲在巴塞罗那一家旧书店里发现了一本乐谱,打开一看,是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卡萨尔斯买下了这本乐谱,回家当练习曲练了起来。从第一组曲到第六组曲,结构越来越复杂,技巧难度也越来越高,第六组曲就像是大提琴的“交响曲”。卡萨尔斯渐渐发现,这套练习曲不仅很难,还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每天练习时,都仿佛在与自己的内心对话。直至十多年后,他才首次对外公演了这套作品。

 
巴赫第三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布列“(马友友)

 

  巴赫的这套组曲经卡萨尔斯的娴熟演绎,大放异彩。1939年6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卡萨尔斯完成了六套组曲的全部录制,这也是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有史以来的第一张唱片。

  此后,这部作品成为全世界大提琴家的“试金石”,甚至被奉为大提琴的“圣经”。富尼埃、罗斯特罗波维奇、马友友等历代大提琴演奏家对这套作品都有不同的感悟,留下了具有个人风格的演奏版本。

     《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由巴洛克时期流行的各种舞曲构成:阿列曼德舞曲、库朗特舞曲、萨拉班德舞曲、小步舞曲、布雷舞曲、加沃特舞曲、吉格舞曲。每部组曲中各个舞曲之间看似是相互独立的,其实又有内在的联系。全世界有不少知名芭蕾舞团和现代舞团都在这部作品的基础上编排舞蹈,用肢体诠释巴赫的精神。

出处:中国古典音乐家网
------------------------------------------         短评留言         ------------------------------------------


栏目:音影
2019-01-22 (
微文周刊 2019年第4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