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20年第12期

>>

历史 栏目

都是防御战,德国为何能突破马奇诺防线,而对斯大林格勒束手无策

在二战之中,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战争初期,各国都修建了耗资巨大的超级防线,比如当时法国有马奇诺防线,德国有齐格菲防线,苏联有斯大林防线后来增设了莫洛托夫防线。

但是这些防线在真正的战争之中往往是轻易就被突破,根本就没发挥预计的作用。反倒是后来苏德战场上的莫斯科阻击圈,斯大林格勒阻击圈发挥了真正的作用。成为了铁桶防线。

  • 那么,为何这些花费巨资的防线没能成功,反而那些看起来“临时拼凑”的防线成为了牢不可破的阻击线呢?

对于一战后的法国来说,除了胜利,几乎什么也没有剩下。

整个法国大片地区被破坏,东部的工业城市几乎全灭,法国人口大幅度后退,数百万人的死亡让法国的人口瞬间失衡,另外德国并未被彻底毁灭仍旧可以卷土重来。英国人推行的平衡政策让法国不得不接受身边还有一个迟早会崛起的强大邻居。

因此法国决定建设一条恐怖的防线——马奇诺防线

上图_ 法国 马奇诺防线 示意图

这条防线法国从建设开始用了十一年的时间也只造了规划的一半。其工程量高达1200万立方米,耗资50亿法郎,预计建立5800个永备工事。其中有海量的钢筋混泥土的碉堡和固定炮塔。这条全长360公里的防线,包含几公里的纵深,各种联通在一起的地下防御网络,甚至可以在地下完成运输。其核心就是防备德军的进攻,让法国人可以边打边最终让德国放弃其进攻计划。

这套防御网络看起来那是坚不可破,要知道马奇诺防线的一个碉堡就分四五层,内部结构非常复杂,一个碉堡也并非独立存在,周围的碉堡群都是可以互相呼应,射界开阔,钢筋混凝土穹顶一般的步兵炮根本无力对抗。

.

上图_ 法国马奇诺防线地面工事

和这条防线类似的是,苏联建立了著名的斯大林防线

这条防线比马奇诺防线的规划更为惊人。由于苏联的边境线远长于德法边境线,所以从1928-1939起,苏联从北部的卡累利阿地峡到南部的黑海沿岸全长1200公里的范围内建设这条防线。

这条防线上有4000多个永备工事,工事的墙体居然厚度达到了1.5米,可以说在当时能抵御绝大部分火炮的进攻。但是苏联这项工程实在是过于巨大,尤其是39年苏联德国瓜分波兰之后,苏联转向修建更加靠前的莫洛托夫防线,所以这条防线实际上还没完成。

然而苏联没想到的是,无论是莫洛托夫防线还是这条斯大林防线,根本就没有抵抗住德国装甲部队的冲击。当时斯大林防线在德国装甲部队的进攻之下简直是不堪一击,很快就被突破。不过斯大林防线好歹还发挥了一些作用。马奇诺防线可就完全不同了。德国人通过先拿下比利时,通过了阿登高地,当时马奇诺防线的比利时部分还没修建完成。结果德国人通过阿登高地绕过了马奇诺防线的主体,等于是从背后杀了过来。

法国这条每年花费一半多国防经费修建的防线,实际上根本没发挥什么作用就崩盘了。

上图_ 二战德国装甲部队

之所以马奇诺防线崩盘,其实并非单纯的技术问题。

当时法国之所以修建马奇诺防线,其实就是考虑到自己的人口和综合国力都不如德国,所以长期来看,即便有所谓的“小协约国”(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凡尔赛合约护体,法国也必须得建立一条永备的防线来抵御德国人的崛起。但是这条防线具体是一条什么样的防线,法国的想法其实落后了。

由于一战时期,法军是依赖凡尔登战役那样的要塞防御取得最终胜利的。所以法国人认为,德国再度打过来还是会使用施里芬计划,也就是利用铁路8-10周内完成集结,然后从法国东部突破,直奔巴黎,只要法国挺住最初的三个月进入持久战,德国就会彻底丧失锋芒。所以马奇诺防线本身也不是用来把德国彻底防御住的,是用来迟滞德国进攻的。(事实上德国人也正面突破过马奇诺防线的一小部分)

但是法国没有想到,由于技术进步的因素,德国人发明了闪电战,也就是大规模装甲部队集群突破,然后迂回包抄的战术。这套打法彻底改变了一战那种无厘头的模式(两边人肉冲锋比谁死得多)。德国人寻找突破口的打法直接让法国彻底蒙了。其主要问题就是法国这套防线构筑的核心就是四个字——被动挨打。根本没有什么机动兵团,以至于德国突破了以后还在等法国预备队杀过来(其实根本不存在)。

.

上图_ 二战时期正在作战的苏联士兵

正好相反的是,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后期的天王星战役中,充分的领悟了如何防御德国人的进攻。首先,苏军集中了重兵集团将德国的第六集团军(精锐中的精锐)彻底包围在斯大林格勒。这时候希特勒的反应非常明确:

希特勒派出了他最得力的元帅曼施坦因进行代号为“冬季攻势”的救援行动。从当时来讲,这套救援行动的攻势还是挺猛的,一度推进到距离斯大林格勒市区只有30英里的地方。但是朱可夫这个时候的策略却非常聪明,首先他故意先避开曼施坦因的装甲部队的锋芒。放过一部分精锐坦克团进行层层阻击。这样曼施坦因的战线和补给都被拉长了。

上图_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1896年12月1日-1974年6月18日),苏联著名军事家

然后朱可夫开始进行运动战,调集重兵对曼施坦因的装甲部队进行合围。曼施坦因发现自己居然有被朱可夫围歼的危险,于是乎彻底放弃了救援计划。运动中歼敌要主动防御才是上策。马奇诺防线作为一战产物,其思想上的落后才是最致命的一点。其正面混凝土厚度足以对抗300mm的巨型火炮(大概是古斯塔夫列车炮级别)。也确实逼迫德国建造了不少巨炮,然而其机动性的问题实在过于突出所以最终其威力完全没发挥出来。

所以总结起来马奇诺防线的问题有三点:

1. 为了逼迫比利时参战,同时也因为比利时抗议,没有修建防线的比利时部分。导致出现巨大真空。

2. 缺乏机动性,缺乏后备力量和大纵深,导致整个防线过于僵硬,遭遇德国进攻的时候只能败退。而且过于安逸的防线让法国士兵彻底丧失了斗智,整个法国军队的战斗意志都非常低下。

3. 防线的设计忽视巴登的山地区域,没有跟上技术革新的步伐,都是亦步亦趋,思想过于陈旧。

上图_ 莫斯科保卫周边的防御

上图_ 两名苏联红军战士站在被击毁的德军坦克前

实际上马奇诺防线的问题看似是一个技术问题,实际上显示出整个法国军事思想的落后,反观苏联的防御战不仅破釜沉舟而且是机动防御。

比如说朱可夫组织的莫斯科保卫战中,通过大规模修建反坦克工事迟滞敌人的装甲集群进攻。这一点直接戳中了德军的软肋,德国人的进攻主要依赖装甲兵,一旦装甲兵受阻就会进退不得。而且严冬和苏联纵横的河道也让德国非常难受。

朱可夫在防守列宁格勒的时候不惜在全城放置地雷和德军以命相搏,这充分调动了苏联的爱国热情和战斗意志。苏联人民虽然食不果腹但是决不投降,往往都战斗到最后一刻。

真正的防御从来不是龟缩在堡垒里面就能实现的,以攻为守才是防御大师们真正的精髓。

文:天光破云

参考资料:

【1】《G.K.朱可夫(原著).回忆与思考》

【2】《第三共和国的崩溃——1940年月法国失败探索》

【3】德波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4】《从慕尼黑到敦刻尔克》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出处:搜狐 / 历史大学堂
------------------------------------------         短评留言         ------------------------------------------


栏目:历史
2020-03-15[荐] (
微文周刊 2020年第12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