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18年第21期

>>

历史 栏目

西安事变东北军几位主要参与者的结局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从此一去不复返,于是轰轰烈烈的壮举之后便揭开了千古遗恨的悲剧序幕。近20万东北军群龙无首,并在主战主和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最后竟发展到内部残杀。

1937年2月2日,不顾大局的东北军少壮派应德田、苗剑秋、孙鸣九等人杀死东北军元老派67军军长王以哲、西北总部参谋处处长徐方、副处长宋学礼和交通处长蒋斌等人。血案发生后,王以哲的至交、第105师师长刘多荃为了替王以哲报仇,将部队开进西安搜捕少壮派军官,诱杀了对促成东北军联共抗日有功的旅长高福源,致使内部残杀的悲剧愈演愈烈。

危急关头,中共代表周恩来苦口婆心多方做工作,才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1937年3月东北军高级将领轻率地接受了蒋介石提出的东北军东调的方案,钻入了各军不相统属、部队分割使用的圈套。东北军遂东调,分驻豫南、皖北、苏北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显赫一时的东北军彻底走向瓦解。下面对下西安事变东北军几位主要参与者的结局作一简要介绍。

  一,元老派

王以哲将军

王以哲(1896—1937),字鼎芳,汉族,东北军重要将领之一。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896年出生于吉林省宾州厅。1918年入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1926年冬调任镇威第三、四方面联合军团司令部卫队长。1927年6月任陆军暂编第二四师师长,旋调陆军暂编第十九师师长。1928年任东北军第一旅旅长。1931年1月调任独立第七旅旅长。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所部调驻北平。1932年10月任北平绥靖公署第一处处长。1933年2月任国民党第六七军军长,曾率部参加古北口长城抗战。是张学良与红军合作的主要助手。

西安事变后代理张学良主持东北军的工作。他认为应当力争和平解决,通过谈判营救张学良,反对打内战。他对一些东北军少壮派军官的内战主张及活动颇觉反感。蒋介石回到南京后,致电杨虎城暨东北军将领,要求释放西安事变时被扣押的蒋鼎文、陈诚、卫立煌三人。王以哲认为,既然要释放三人,其余被扣押的中央大员及被扣的50架战斗机暨机组人员也可一起释放,表示东北军将领希望团结,服从蒋介石委员长,有利于争取张学良获释回西安。1937年2月2日被少壮派军人刺杀于西安寓所。编有《步兵操典详解》、《韩光第将军遗集及讲话语录》等书。80年代初,叶剑英公开证实王以哲是中共党员。

何柱国

何柱国(1897-1985),别号铸戈,国民党陆军中将,东北军重要将领。1897年农历十月二十八日出生,广西容县杨梅镇成美村人。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历任国民党五十七军军长、第一骑兵军军长,抗日战争时期任西安行营副主任、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第十战区副司令长官等职。

西安事变爆发后,他支持张学良,拥护中国共产党于关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1949年他拒绝去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他致电毛泽东、周恩来表示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委员、常务委员等职。1985年9月3日病逝于北京。9月15日,全国政协在北京举行何柱国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于学忠

于学忠(1890~1964)字孝侯,山东蓬莱县于家庄人,抗日爱国将领,陆军二级上将。1928年后历任东北军第一军军长、天津卫戍司令、河北省政府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51军军长、甘肃省政府主席、江苏绥靖主任。"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参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采取与共产党合作的立场。

抗日战争时期,曾参加津浦路南段战役、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会战,并多次与八路军合作抗日。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鲁苏游击战区总司令,山东省政府主席,国民党军事参议院副院长。建国后,曾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体委主任等职。

刘多荃

刘多荃(1897--1985)国民党陆军上将。字芳波,奉天凤凰(今辽宁凤城市)人。1923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炮科。长期在东北军任职,1929年1月,刘多荃参与了枪毙杨宇霆和常荫槐的行动,当时他负责的是外部警卫。不久被提升为师长。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两将军发动西安事变,刘多荃积极参与了这次行动,并担任了这次“捉蒋”行动的总指挥。1937年2月任国民党政府第49军军长,1937年5月任中将,抗战爆发后率部参加抗战。

1941年11月,刘多荃任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12月兼任热河省政府主席,1943年6月任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解放战争时期为华北“剿总”副司令、热河省政府主席,并晋级陆军上将,成为傅作义的副手。1943年4月改任第25集团军副总司令,1945年5月当选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6月任第12战区副司令长官,1947年任张垣绥靖公署副主任,1948年1月任华北剿匪总部副总司令,1948年底赴香港,1949年8月13日在香港联名通电起义。后任政务院参事,辽宁省交通厅厅长,辽宁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辽宁省第五届人大副主任,民革第四、五届中央常委和第六届中央常委会顾问,民革辽宁省委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是第二至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5年7月22日在北京病逝。

缪澄流(1901?—1990),生于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奉天清原(今辽宁清原)人,字开源。满族。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五期步兵科毕业。1936年10月5日晋任陆军中将。同月23日升任第57军(辖第109师、第111师、第120师)军长。1940年5月3日当选热河省政府委员兼主席。1945年10月调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司令长官胡宗南)高级参谋。1949年8月12月撤往台湾。1990年12月11日在台湾台北病逝。缪澄流是西安事变的主要参与者,执行临潼扣蒋任务。西安事变后主张和平解决。

董英斌

董英斌(1894-1960)字宪章,辽宁沈阳人,中央军校第七分校(西安分校)军官教育团中将教育长,国民革命军东北剿总中将副总司令。1936年参与西安事变,任总部代参谋长,坐镇指挥捉蒋行动。1949年去台湾。1960年5月4日因病于台湾逝世,终年66岁。

鲍文樾(1892—1980),字志一,辽宁辽城人,东北军将领。早年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后历任东北军26旅中校参谋,安国军第三、第四联合军团参谋长、东北保安司令部参谋长、东北讲武堂教育长、东北特别区警务处处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期间,鲍文樾作为张学良的代理人赴南京,负责同蒋介石联络。1931年后,历任国民党政府参谋次长等职。

鲍文樾

抗战爆发后,鲍文樾投靠日本,沦为汉奸,任汪伪政府军政部政务次长、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等伪职。1945年抗战胜利后,鲍文樾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逮捕。1947年3月7日,被判处死刑,同年5月20日改为为无期徒刑。1949年,被押往台湾继续收监。1980年鲍文樾在台湾病死。西安事变时,鲍文樾是主要参与者之一。

  二,少壮派

孙铭久

孙铭久(1909—2000),又名孙铭九,出生于辽宁省新民县。1927年参加东北军,1928年被张学良选送到日本陆军步兵专门学校深造,毕业后任保安队教官。西安事变时任张学良卫队二营营长,在事变中率部捉蒋。因派人枪杀王以哲受到追究,避居天津、上海租界。抗战期间曾任伪职,在汪伪政府参赞武官公署任参赞武官,年中任豫北抚安特派员和抚安专员,次年又担任了伪山东省保安副司令。全国解放后,受聘为上海市政府参事。曾任第五、六届上海市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2000年4月28日病逝于上海,享年92岁。

应德田

应德田(1900-1980),辽宁灯塔县人。张学良为了改造东北军,在“西安事变”前,成立了抗日核心组织“抗日同志会”,应德田任书记。与此同时,应德田写了一本《抗日的理论与实践》的小册子,阐述了日本帝国主义必亡,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的观点。“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为加强东北军的政治工作,将其总部的政训处改为政治处,任命应德田为少将处长,兼抗日联军西北军事委员会设计委员会委员。之后,应德田还出任河南省教育厅厅长。应德田到晚年,撰写了一部《张学良与西安事变》回忆录。198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1980年,应德田病逝于北京。

苗剑秋(1902--)字诚实,辽宁铁岭人。张学良副官兼机要秘书。曾参与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军内出现两种思想,以孙铭久、苗剑秋和应德田“三剑客”为核心的36名东北军少壮派急于营救被蒋介石困戒的张学良,又错误地发动了“二二事变”,错杀了王以哲军长,招致蒋介石有了十足的理由对东北军进行重新组编,致使东北军彻底瓦解。这也使促成西安事变这一英雄壮举的东北军少壮派们在名分上打了折扣。但不管怎样,在促使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过程中,苗剑秋确实功不可没。“二二事变”后,在周恩来的周密安排下,苗剑秋离开了前方战场,化装成商人,顺利出境到了日本东京。苗剑秋在日本创办了《自由中国》月刊,在海外一直为中华民族的自由与解放作着自己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苗剑秋夫妇多次想回到祖国,但是国内的一场场政治风波没能使他们成行。

高福源

高福源(1901~1937),字绍卿,祖籍直隶(今河北)盐山,1901年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县马家屯村(今大石桥市博洛铺镇神树村)。历任东北军连长、张学良卫队营长、少校团副、中校主任、上校团长、少将旅长等职。1935年10月22日,与红军交战被生俘。在中国共产党教育下,他更加拥护抗日。不久,又返回东北军,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说服张学良联共抗日,说服了东北军一一○师两个营投诚,在红军同东北军之间搭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桥梁,促成了“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抗日的局面。1936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2月5日,因一〇五师师长刘多荃误认为他参与了杀害王以哲的活动,将其诱杀。1981年,西安市人民政府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把他的骨灰盒和遗像安放在西安市烈士陵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

刘启文

刘启文(1898年-1937年11月),号靖远,河南省人,1936年初晋升为东北军115师少将师长。“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在蒋介石不许抵抗命令下放弃东三省,刘启文积极参加共产党员刘澜波、刘鼎在东北军成立的秘密组织——“抗日同志会”,并成为骨干力量。该会包括张学良将军在内共有70多名联共抗日积极分子参加。1937年初,东北军也从陕西调往河南商丘进行整编,由于刘启文师长在“西安事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致使蒋介石耿耿于怀,借整编之机将其降为67军108师322旅旅长。813淞沪会战时于11月初与日军于苏州河一带激战,起初连战连捷,然日军不断增援,并夹以优势火力不断进攻,守军渐感不支,刘启文身先士卒,亲临前线与日军进行肉搏,不幸于激战中殉国,年39岁。

白凤翔

白凤翔(1897-1941)字瑞麟,热河省围场县新拨镇人(今属河北省).1935年任东北军骑兵军106师师长。西安事变前夕,张学良电召白来西安,向其秘密布置了临潼兵谏的任务。1936年12月10日,张学良以准备让白凤翔回热河打游击为名,带领白凤翔来华清池见蒋介石,其实是为了让白凤翔熟悉华清池地形和认清蒋介石容貌。同年12月12日,兵谏行动开始后,白凤翔指挥本部和东北军侍卫营孙铭九部直冲华清池,经过一番激战,解除了蒋卫队的武装,他的部下刘桂五并在骊山半山腰抓住了蒋介石,顺利完成了任务,受到张学良嘉奖。张学良被蒋扣押后,被免职。一直在北平闲居。抗日战争爆发后,白凤翔来到南京向蒋介石请战,被任命为热河省抗日先遣军总司令。1939年后半年接受了伪蒙军李守信劝降,任命他为东亚同盟军总司令。后被日本驻包头特务机关长福森利柱派日本医生以看病为名,暗放毒药将他害死。

黄显声

黄显声(1896—1949),汉族,辽宁省岫岩人。在沈阳打响了抗日第一枪,是东北义勇军的缔造者之一。黄显声是东北军高级将领中最先接受党的领导者,并于1936年8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安事变后被国民政府扣押,1949年11月27日被杀害于重庆白公馆监狱。1935年夏,张学良就任“西北剿总”副司令后,任他为骑兵军副军长。但他一再向张进言抗日,并拒不执行“剿共”的命令。为了保存实力,他的骑兵军成了驻西北地区的东北军中唯一没有和红军发生过磨擦的部队。1936年,张学良在西安建立培养抗日骨干的军官训练团,其被任命为教育长。1936年冬,他受张的委派到河北任五三军副军长兼一一九师师长。西安事变”发生后,他表示坚决拥护,并做好了迎战准备。就是张学良被扣之后,也未动摇他抗日救国的决心。1938年春被国民党特务秘密逮捕。1949年11月27日被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张学铭

张学铭(1908-1983),字西卿,辽宁海城人。爱国民主人士,国民党陆军中将。张作霖次子、张学良胞弟。东北讲武堂毕业。1919年毕业于日本步兵专门学校,曾任驻日使馆见习武官。1929年回国,任天津市警察局局长,天津市市长,七七事变后旅居欧、美、香港。1941年香港沦陷被迫返回内地,1943年曾接受汪精卫政权军事委员会委员。抗战胜利后未被追究,任国民党政府东北长官司令部参议室参议,东北行辕参议室副主任、总参议。建国后,历任天津市建设局副局长,天津市市政工程局副局长、顾问,民革第五届中央委员、天津市委副主任委员。“文革”中遭迫害入狱,1973年平反。是第三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常委。1983年4月9日在北京病逝。张学铭是公认的美食家,对各大菜系很有研究,所以居所内的餐厅,无论从装修还是实用上,都很考究。

出处:凤凰网 / 非常历史
------------------------------------------         短评留言         ------------------------------------------


栏目:历史
2018-05-23 (
微文周刊 2018年第21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