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18年第19期

>>

音影 栏目

聆听“柴科夫斯基的《命运》交响曲”丨《第四交响曲》赏析

 

 
捷杰耶夫指挥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

 

纪念柴可夫斯基诞辰178周年

浅析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Pyotr Ilich Tchaikovsky,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的《第四交响曲》创作于1877年,是柴科夫斯基获得国际声誉的第一部交响曲。当时,草率的结婚和快速的夫妻分居使作者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乐曲正是表现了他痛苦的心情和对幸福的渴望。本曲为柴科夫斯基交响曲当中最富变化、最热情的乐曲,具有明显清楚的叙述内容,采用纯音乐的形式,却有标题音乐的实质,此处所表现的是苦恼彷徨的众生相,以及威逼、协迫人类的命运魔掌,使听者产生一种凄怆之感

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的序奏充满了丰富的表现力,先由圆号、大管吹奏出来,而后由小号、长号奏出代表无情命运的号声,把命运用具体、现实的形象来体现;命运主题多次在第一乐章中反复出现。第四交响曲中用了一个独特的主导主题(第一乐章),这个主题后来又原样不动地出现在末乐章(199小节起)。柴可夫斯基在第四交响曲中是这样来安排各个乐章的:第一乐章是戏剧性的乐章,宏伟、深邃,有命运的叩击,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幸福的幻想。第二乐章是富于抒情性的乐章,在10分钟的andante中,纯粹是心灵的独白,是情感的倾诉;温柔、宁静,似月光下的低吟,如湖边的倾诉。第三乐章是富于风俗性的谐谑曲。末乐章则是建立在民歌上,仿佛用一个民间的节日来表现人们全部复杂的心理体验。

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正主题有着这样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一个很长的乐段,第一乐句结束在属和弦上(35小节第七拍)。这一乐句有着很长的乐节,节奏在这里起着很大的作用,有点使人联想到圆舞曲。不稳定因素总是出现在强拍上,这就造成了一气呵成、毫不间断的感觉。第二乐句有很大的扩充,采用了模进、转调等手法来进行扩充,就是说,第二乐句正像通常那样是更加扩充的。第48小节是一个四六和弦,到了第52小节的第七拍才结束。第一阶段是很长的一个乐段。下面开始了主题的分裂,就像是展开部。柴可夫斯基采用了模仿、复调、主题分裂、主题调性变化等手法开始了典型的展开阶段,但所有的调性离得并不远,接着在a小调的中间部分进人了展开的高潮。在此之后是一段很长的准备进人再现的音调。第88小节到91小节的和弦在引子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它在这里也起着音调上的联系。然后出现一个压缩的再现。第一个音调已重复多次,最后全部结束在主和弦上。

乐曲进行到副部主题时,自我在与命运的斗争中,疲惫不堪,潜人到对过去幸福的回忆中。至于在副部方面,我们可以说:柴可夫斯基作品中的副部都是很富于对比性的。如果我们说第四交响曲的第一主题富有戏剧性,那么116小节开始的第二主题更具有抒情、舞蹈的性格,这一主题的有趣在于它首先具有降a小调(116)和B大调(122)两个调性,因此,在主调f小调和副调之间造成了十分尖锐的对比关系。这个主题似乎也有着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陈述(116);第二阶段―两个主题的结合(121大提琴弱起)以及第三阶段―结尾(134)。十分有趣的是在结尾时出现了主部的节奏(136),最有意思的是两个主题一开始是分开的,后来又像二重唱(121弱起),到了最后变成了一个主题(134),又加入了一个主部因素,它就成了副部的第三阶段,而从161小节起是整个呈示部的结束部分。


 

 
卡拉扬指挥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展开部到再现部的过渡。第四交响曲中在d小调上过渡到了再现部,结果好像形成一个假的再现,然后又直接进人副部。因此,在展开部与再现部之间是不间断的,只是在结尾中它又用了f小调(335小节),这是很富于戏剧性的手法。此外,284小节再现部的出现不是在原位主和弦上,而是在属音的持续音上,同时出现了富于表现性的铜管乐的对位曲调。

第四交响曲中,在戏剧很强的第一乐章之后进人抒情性的第二乐章,主题十分鲜明,是双簧管独奏的范例。接着它运用衬腔独特的发展(22小节以后),在主题进行的同时,由主题构成了华彩。中间部分(126小节)在节奏上与第一乐章互相联系。谐谑曲由于整个乐章以拨奏写成而著称,这是一个由整个交响乐队表演拨奏的出色的范例。末乐章是以《田野上盗立一棵白桦树》为主题的变奏曲,它采用了变奏回旋的原则。

《第四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在精神世界里遨游的深切感受,是他心灵的真诚吐露,他自己对这部作品有一种眷恋之情,他多次在给梅克夫人的信里称这部作品是“我们的交响曲”,表示对梅克夫人给他的同情和支持的感激。而音乐评论家则把这部交响曲称为“柴科夫斯基的《命运》交响曲”。


作者 冷南妮

出处:古典音乐放映厅(公众号)
------------------------------------------         短评留言         ------------------------------------------


栏目:音影
2018-05-09[荐] (
微文周刊 2018年第19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