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19年第37期

>>

时代 栏目

放弃高薪,远离家人,只为回国奉献,终身未婚,她98岁仍在工作

1921年,李桓英出生于北京。

李家属于官宦之家,祖父李庆芳在日寇侵华时期殒身国难,是著名的仁人志士,上过民国《中华名人录》。

1939年,李桓英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1946年到美国巴尔的摩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上学。1950年,经导师推荐,李桓英到刚成立不久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工作,年纪轻轻就成了WHO的官员和医学专家。

在WHO工作了7年,李桓英的年收入涨到9000美元,在当时的美国算是高薪。但在这时候,她决定放弃优渥的生活条件和稳定工作,辞职回乡,报效祖国。

当时她的父母亲已经移民美国,弟弟妹妹也都在美国,李桓英不顾父母家人的反对,孤身一人,几经周折,最终回到了中国。

回国后,在外国专家局的安排下,李桓英一直从事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那时候两国差距还比较大,回国后的生活水平,与原来相比可谓悬殊。回国不久,就发生了三年自然灾害。她的父母来见她,见到她的状态,苦口婆心地劝她,想将李桓英带回美国照顾。但李桓英没有同意。

这是她此生与父母见的最后一面。十六年后李桓英再次踏上美国土地,父母已经去世。

特殊年代期间,李桓英被下放到江苏。在这里她第一次接触到苏北的“麻风村”。患了麻风病的人,远离亲人,自己来到这个地方,与世界隔离。

1978年底,李桓英调入热研所,从此开始与麻风病的终身奋战。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难理解当时人们对于麻风的恐惧。在旧中国时候,患了麻风病的人会被赶到一个封闭的地方自生自灭,有些病人甚至被活活烧死或者直接活埋。建国后,国内的患者52万人,甚至连医生,都“谈麻色变”。当时医生们接触麻风病患者,把自己包得只剩下两只眼睛;给“麻风村”发药时,许多医生站的远远的,用木棍将药扫过去。

医生的恐惧并非无端。因为麻风病是可以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传染的。但李桓英了解到,麻风病其实传染性并不强,大多数人都对接触到的病菌能够免疫。

李桓英说,“以前人们对麻风病怕得要命,我就不信那个邪!”她和病人长时间握手,不戴口罩,不穿隔离服,在病人家喝水吃饭,毫无忌讳。

李桓英开玩笑说,“我甚至巴不得自己被传染上——让你们亲眼看我现在能治好它!”

1982年,WHO当时针对麻风病研究出了最新药品,在李桓英的争取下,WHO同意在中国率先开展试点,进行联合化疗。李桓英带着免费药品,来到西双版纳三个疫情最为严重的麻风寨。

先坐火车,再倒汽车,再步行,再换独木舟,去一趟,累得几天缓不过来。

坐独木舟翻到水里过。她是个旱鸭子,被人救起来了,后来只是笑呵呵地说:“我这么胖,沉不了。”

在崎岖的山路上翻过两次车。最严重的一次,汽车翻滚到深十多米的沟里,她三根肋骨骨折,双侧锁骨断裂,头部负伤缝过7针。

治疗过程也不顺利,药物是紫色的,服用之后,色素沉着严重,面色变成黑紫色,许多患者害怕会变得更像“怪物”,将药物偷偷扔掉。有人甚至对她产生敌意,扬言要赶走李桓英。

担心病人中断治疗,她在“麻风寨”一住就是几个月,挨个和病人谈话,亲自盯着他们服药。

李桓英对怎样和病人沟通深有心得体会,她说,“你就是个医生,下去你不要表现出你很特殊,很高贵的样子,你高贵你在家里自己高贵去”。

就这么火车汽车独木舟地,整整跑了两年,经过27个月的治疗,云南服药的47名病人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完全达到了WHO关于用短程联合化疗治愈麻风病的预期效果。

李桓英住了好久的“麻风村”,拥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曼南醒”,意思是新生的村寨。

在此后的十几年里,李桓英每年都要去曼南醒村,给停药的病人复查,结果是:无一复发。

初战告捷,李桓英抓住时机向WHO申请资金,申请国际专家技术支持、药物、设备等等,将试点扩大到云南、贵州、四川的7个市、59个县,惠及数十万患者。

经过10年跟踪监测,使用联合用药后患者的复发率仅为0.03%,远远低于WHO规定的1%的标准。WHO多次派专员考察,对中国的这场对抗麻风的战役表示惊叹和肯定,WHO的诺丁博士对李桓英说:“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1994年,基于李桓英10年治愈的数据报告,世界卫生组织开始在全世界推广短程联合化疗方案。

经过50多年的努力之后,中国基本告别了麻风病。以前的医生“谈麻色变”,而现在,更多的医生甚至都没见过麻风病例。

现在,李桓英98岁。

98岁,早已经过了工作的年龄,甚至也已经过了跳广场舞的年龄,对于普通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只能默默在空荡的屋子里发呆或者回忆往事了吧。可李桓英仍然穿着工作服,坚持每周去医院上班。

她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去云南一趟,看看当年奋战过的村子和治愈后的患者,但是对于98岁的高龄来说,医院负责人不敢让这位老人再千里奔波,千方百计地阻止了她这个念头。

她说,“人生谁愿意放下,照相照了一半,故事没讲完,你愿意吗?”

她还说,“白坐在家里看小说看电视,也是浪费掉了,我不愿意这两年白活着,我要工作到100岁”。

她一辈子没有结婚,无儿无女,一生都为了工作而奔波。担心她独居出意外,她的侄女为她找了一名夜间陪护人员。李桓英在生活上很能将就,一切从简。但是她对于自己的一生很满意。

李桓英说,“我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的,做点好事,是最大的人生目的。”

作者:柠檬

出处:搜狐 / 历史大学堂
------------------------------------------         短评留言         ------------------------------------------


栏目:时代
2019-09-08[荐] (
微文周刊 2019年第37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