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18年第34期

>>

书画 栏目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空。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

一千余年间的敦煌飞天由于朝代的更替,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变化,姿态意境、风格情趣都在不断地变化。我们来看看五代两宋的飞天是如何演绎的。

▲敦煌飞天

五代时期:飞天数量减少,造型单一缺乏新意。

首先,由于密教经变画的兴起(密宗推崇弥勒和观音信仰),飞天的数量大大减少,有的洞窟甚至不绘。其次,由于此时壁画世俗性加强,出行图、经变画中大量出现市井生活,影响到飞天的创造,使飞天的形象宛如当时妇女的写照。

五代时的画风是晚唐的继续,在焦墨中略施微染的壁画技法,在莫高窟被广泛采用。这种画法色彩艳丽,勾线刚劲。飞天的绘制也采用这种技法,使人物形象的处理都很精到。但技法上的强健表现力,却掩盖不住艺术上的苍白。晚唐至五代飞天画已趋于程序化,有创新意境的佳作锐减。

▲散花飞天(五代 莫高窟468窟 西壁)

飞天为菩萨装束,一手托莲花,一手拈花蕾,仰卧在彩云中飞舞。此时敦煌的飞天进入程序化,风格单一。此图虽工整,但云朵、飘带、服饰及至面部表情都有图案化倾向,缺乏生命气息。

▲散花飞天(五代 莫高窟61窟 背屏)

两身横向飞行的飞天 ,上方一身服饰华丽 ,下方一身为梳双髻少女 ,面相丰满 ,双手散花 ,衣着简朴 ,矫健而有生活气息 。以红色晕染脸颊和身体肌肤 ,线条清晰流畅 ,继承了唐代画风 。

宋时期:飞天绘制走向程式化,造型缺乏活力

宋代壁画中,飞天绘制的整体趋势是逐渐走向衰落。不仅飞天画的数量减少,而且造型缺乏活力,精神凋涣,有些甚至是风骨孱弱,飞动无力,寡情乏韵。究其原因,一是连年战 乱,民不聊生,营建石窟的财力也受影响。二是佛教密宗兴起,密宗推崇弥勒和观音信仰,在造像中少有飞天出现。还有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时掌管敦煌地区的曹氏追随北宋宫廷的体制在瓜州建立画院,使飞天的绘制走向程式化 ,缺乏新意。

院体壁画中的飞天一般面相丰圆,神情持重,身材窈窕如少女,菩萨装束,斜披帔巾,飘带饰有条纹。造型多以线取胜,勾线劲健流畅,基本为白描人物,仅在饰物、裙、巾带上敷彩,色彩以石绿、赭红为主要用色,冷暖相济,简洁雅致。

▲捧珠飞天(宋 莫高窟76窟 北壁)

飞天面相丰圆,长眉修目,戴宝冠,梳高髻,斜披大巾,下着长裙,两手捧金光闪闪的摩尼宝珠。造型优美,画工精细,不失为宋代佳作。

▲佛宝盖飞天(宋 榆林窟26窟 北壁)

净土变中的佛宝盖两侧,飞天驾云绕行而下。其面相短圆似女童子,额上有吉祥痣,头后梳双髻,双手捧花供养。墨线勾轮廓,以石绿、赭红和白色为主色调,风格鲜明。璎珞华盖之华丽有五代之遗风。

▲捧珠双飞天(宋 莫高窟76窟 南壁)

两身飞天相对共捧一大摩尼宝珠。飞天服饰华丽,多珠宝饰物,其造型、勾线均体现出时代风格,设色为冷色调,以青、绿,灰色为主。

出处:搜狐 / 月雅书画
------------------------------------------         短评留言         ------------------------------------------


栏目:书画
2018-08-22 (
微文周刊 2018年第34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