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19年第6期

>>

书画 栏目

李可染题跋 黄秋园先生山水画

李可染扼腕长叹: “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

李可染题跋:“黄秋园先生山水画有石溪笔墨之圆厚、石涛意境之清新、王蒙布局之茂密,含英咀华,自成家法。苍苍茫茫,烟云满纸,望之气象万千,朴人眉宇。二石、山樵在世,亦必叹服!”

黄秋园,出生于寒门,7岁就已经在临摹《芥子园画传》,身为中学教师的父亲看在眼里,等到黄秋园十几岁时,便拜托好友左莲青教孩子作画,这位教过傅抱石的先生,看孩子绘画悟性极高便一口应允。

因家境贫寒,读完中学的黄秋园便失学了,转而进了裱画店做了一年学徒工。正是这一年的学徒经历,让他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古今名画作品。黄秋园异常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有一点时间就刻苦临摹,收获自然也颇丰,“转移摹写”的技能突飞猛进。

《抱琴归去》 黄秋园

就这样19岁的他开始卖画为生,而画作一时间也颇为畅销,但光画画不仅不稳定,也养不了家。于是24岁那年,在伯父的介绍下,他考入江西的裕民银行做了文书,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南昌人民银行的科员,一直到1970年退休。黄秋园的儿子黄良楷回忆道:“父亲每天除了工作、吃饭、睡觉,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绘画上。”一生对绘画的投入程度,足以衬得起“痴迷”二字。几十年默默如一日,不多地出现在公共视野中的一次,是抗战期间在赣县参加的抗日义卖画展,所有作品被抢购一空。

毕生不因人热,忠于艺术的努力,让他由乱古人之真终至借古开今。晚年独创别于历代名家的新技法“秋园皴”,而且编著了《中国山水画传统技法》一书。

《云山秋气佳》 黄秋园

董其昌尝言:“凡大家神品,必于皴法有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黄秋园逝世太早,年仅65岁就离世了,所以体现此类皴法的作品不多。他逝世7年后的1986年春节,作品被正式拿到北京展览,刚开幕的时候,人们不以为然,随后几天中央美院的师生开始议论起这个人物,好多开始不屑一顾的人,后来又返回去看他的画展,他这才引起人们的注意。

当时远在法国的刘海粟一回到北京,就提出要看看黄秋园的画作,看了一眼竟脱口而出:好,大师!要知道颇有几分自居自傲的刘海粟讲大师是不容易的。随后他还亲自写信给江西省委,称黄秋园是江西人民优秀的儿子,是中华民族杰出的艺术家。

《梧桐仕女》 黄秋园

一代宗师李可染也曾扼腕长叹:“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李可染在参观画展后,找到黄秋园的长子黄良楷说:“我很敬佩黄先生的画,想用自己的一张画,换黄老的一张画。”

这个生前名不出乡里的银行“小职员”,就这样因为身后的画作,被人们奇迹般地认识发掘。人民美术出版社、台湾锦绣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巨匠美术周刊》中把黄秋园列为自晋代、唐、宋、元、明、清至近代的一百位中国美术巨匠之一。黄秋园的画,成为了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等地方的珍贵藏品;他教学生的画稿,也成了中央美术学院的长期示范教材。1987年中央美术学院追聘秋园先生为名誉教授,中国画研究院追聘秋园先生为荣誉院委委员。

《仿古山水》黄秋园

《仿唐寅山水》黄秋园

作 品 欣 赏


 

出处:搜狐 / 月雅书画
------------------------------------------         短评留言         ------------------------------------------


栏目:书画
2019-02-04[荐] (
微文周刊 2019年第6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