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18年第0期

>>

书画 栏目

梵高:我没疯,我只是看见了人间的天堂

我没疯,我只是看见了人间的天堂

“提奥,在别人眼中,我是个什么样的一个人呢?”

在你心目中谁是一个饱受折磨的疯狂的艺术家?

答案只有一个——文森特·梵高。

“他把自己的耳朵割了下来,难道不是吗?”

实际上,他并没有那这么做,他只是从耳垂上割下来一小块儿肉。

“我知道了,但那足以说明他精神有点不正常,不是吗?”。

人们肯定还会异口同声地说:“是的,他自杀了,不是吗?”。

那样的一个人怎么能创作出,像这样令人眩晕的作品呢?

《蹒跚学步》

那种被人们诊断出来的所谓精神疾病, 在梵高看来倒像是一种启发,一种对艺术新的审视方法,一个在我们的世界里对天堂存在的启示。于是他把自己当做了一个先知,同时也是个思想家。

随着灵感的不断涌现,他文思泉涌。他日复一日,写个不停。通过他写过的信件,你会发现一个真实的梵高。他一点儿也不傻,而且还很有思想,善于观察。

《乌云密布的天空下的麦田》

仅此一次,梵高顺风顺水,他刚刚卖出自己的第一幅作品,然后就被评论家们誉为绘画界未来的天才人物。

他是工作狂,产量一天一幅,其中的《麦田群鸦》可谓是革命性的伟大作品,它是现代艺术流派的先锋之作。然而,还不到几个星期,这个达到自己绘画生涯巅峰的人却自杀了。现在想来,他为什么要那么做呢?

在他一生中,一直有着孩子们的信念,他的艺术革命会被人们所知晓。《麦田群鸦》难道是遭受挫折后绝望的呐喊吗,那样他将永远不会认识到自己绘画的洞察力;抑或是修成正果后一声胜利的呐喊?像这幅作品,狂暴、生硬,有不可抗拒的感情因素,它会给人们带来新的艺术形式吗?

《夜晚露天咖啡座》

信件很多,大部分是写给弟弟提奥的,字里行间都散发着他的灵气。“亲爱的提奥。莎士比亚真是太优秀了。他的语言和写作方式,就像由于兴奋和痴迷而颤动的画笔”。这就是另外一个梵高,他的心智不但没有泯灭,而且还是个求知欲永不满足的书虫。

他生活在想象的世界中,长久以来,艺术从来就不是首要的,最重要的是去寻找救赎,“我们的人生是一个朝圣的过程”。他把自己看作是个传教士,专为穷苦人家传去福音。所以,圣人梵高抛弃了舒适的生活,去寻找那些渴望得到光明的人们了。

人生就是从尘世到天堂的一次漫长的散步,这条路很长很长,但那还不是全部,在经过试用期后,曾经付给他微薄薪水的教会解雇了他。显然是因为他热心得过头了。

《阿尔勒的卧室》

但是梵高是不会轻易就这么屈服的,他采取了另外一种布道方式——绘画,这将会是他一项新职业。他都快30岁了,这个年龄开始绘画可不怎么合适,而且他没受到过太多的正规训练。

但他并没有气馁,“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很高兴从来没有学过绘画。我确信我的绘画技术就在我的骨子里。我想创作出能感动人们的作品,我的目标是人们会这样评论我的作品,他们被我的作品深深吸引着,而且人们也能强烈感受到,艺术会在教会失败的废墟上拔地而起。我会为人们带来拯救和内心的安宁。政府将会去关心它的子民,特别是那些穷人,也会认识到那不可思议的,被日久折磨带来的无情冷漠所割裂的生命力。正是这种对艺术的审度方式,我仅仅是希望有更多机会,把艺术呈现给人民大众。我并不想锋芒内敛,而是期望人们早些知道我的才华”。

如果他是想让人们意识到天堂其实就在眼前,他认为人们最好是把自己当作一个劳动者。

《收获景象》

不管梵高多么难以捉摸、毫不留情,每个月他弟弟提奥都会准时寄来补助金。作为报答,为了不使他破产,梵高也支持弟弟,如今提奥是巴黎的一名艺术品商人了。他有画可卖了,问题是梵高这些作品卖不出去,下笔浓重,画面上一块块儿的迷迷糊糊的不知是什么东西。

“亲爱的提奥,你也太不厚道了,你总得回个信吧,难道连信都懒得写了吗?!”。

但是,提奥不能说:“你的画我卖不掉,搞不到钱”,绝对不能这么说。

《吃土豆的人》

《吃土豆的人》是梵高的第一幅杰作,是他到目前为止所有感情的一个摘要。他早期作品画面都很黑,他采用了伦勃朗的光线集中法。“那绝不是什么迷人的乡村风情,看过画之后你会有多忧郁。这一餐是他们辛勤劳作换来的,他们当之无愧”。

《麦田云雀》

当梵高这只荷兰青蛙被印象派吻过之后,就变成了一个创作彩色绘画的王子,他和他的作品最终放出了光芒。他的画风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他学会了运用色彩,并沉迷于其中。他把才华倾注其中,一股脑都表现在了画布上。

《向日葵》

他的向日葵很难说是静物描绘,葵花籽竖立着,带着一种难以压制的生命力竖立着,有机体从一颗燃烧的恒星(太阳=向日葵)中狂暴地生根、发芽。

就像向日葵,他把目光转向生机勃勃的光影世界中去了,“在面对大自然那具有压倒性的美丽面前,不管你觉得自己有多么无能,你也得去选择一个开始。”

在每一幅作品中,有一点渐渐明了起来,他是把宇宙万物当作一个启示来看待的,水陆和天空之间的分界线消失了,全神贯注的恋人们注视着那燃烧的星星。

在这个多产的夏季,他所有作品表达的中心内容是,贫瘠荒芜与丰饶多产两个世界的对立,同志友谊与孤独寂寞之间的对立。

梵高与高更的艺术表达方式的哲学意味大相径庭,对于高更而言,艺术只不过是纯粹感觉的一次酣畅的游泳,“别担心,这只不过是场梦而已”。梵高却不这么认为,“兴奋,怎么会不出汗呢?我的作品会把你带进那个世界,而不是远离它”。

“高更跟说我谈论了很多关于伦勃朗、德拉克罗瓦”。双方都非常激动,极具情绪化。

《星夜》

“确切地说,我并没有疯,而是在承受苦难折磨”,梵高是癫痫病患者,还不得不与日益严加重的抑郁症做着搏斗。来自提奥的关于自己的作品无人问津的消息,毫无疑问令情况变得更糟。深深的挫折感开始煽动翅膀向他飞来。

梵高自愿住进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如果我能康复,我一定重新开始。但是我害怕如果我康复了,我就再也不能达到疾病引领我达到的那个高度”。他的疾病是个破坏者的同时,也是个伟大作品的催生着。因为,在疾病发作时的痉挛间歇中,他看到了最热烈的世界景象,也是仿佛着了魔,他也开始认为,在人世间也应该有天堂的存在,他的使命从来没有这么明朗过。那些炽烈的、汹涌澎湃的作品,它们并不是疯狂的结果,其实情况恰恰相反,它们是梵高在崩溃边缘与疾病抗争的记录。

有没有人买已经不重要了。它们充满了狂热,但坦率也很清醒。他是一个完全能驾驭自己绘画能力的人,他也许感到了地震的震动,大地在脚下隆起,然后裂开的大地将会再一次闭合,但手中的画笔却从没有像现在握得这么紧。

我们长久以来一直苦苦寻觅的,就是梵高大脑里想些什么,他画下的每一笔就像是一个个自己的人生符号。在那些富有同情心的理解之后,我们被他那博大仁慈的胸怀和无条件的信念所感动。

在这场艺术对抗疯狂的英勇战斗中,梵高努力复原, 就像那些铁了心想自杀的人,也许发现水太冷,又游回了岸边。于是他生存下来了,他正处于一场创作力大爆发的边缘,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简直就是个奇迹,他在画布上把自己内心的精神剧变酝酿成了一次革命。《麦田群鸦》关乎艺术创作的传统,它表现出梵高的完全支配能力,再也没有像他那样猛烈蔑视传统的人了,在他执着地摒弃风景绘画的整个历史之后,他开始运用透视画法,其关注的焦点就定在,如何去创作关于内心深处的一个幻象。

当我们沉浸在大自然的力量之中,当我们沉浸在由挣扎而又辉煌灿烂的作品构成的一面厚重的墙壁中时,这幅画中的颜色颤抖悸动,在摇摆不定。正是由于这一块块颜色,堆砌成一个无拘无束的生命,令梵高创造出了现代主义艺术。

《桃树花开》

在因为恐惧而发抖的同时,这种被画面活生生吞下去的感觉,存在于许多现代主义作品之中。自从在荷兰北部黑暗荒野中第一次拿起画笔的时候,这就是梵高长期以来向往的境界。

梵高的朝圣之路坚持到了最后,我并不认为,有哪怕一丁点这样的可能性的存在,即梵高是在认为这场艺术革命已经接近尾声,所以才有了自杀的渴望。

在他的作品里,他从来没有像如今这样富有想象力,才华横溢,但他的从生活却不是这样。相信他内心一定无数次高喊:我渴望生活!

《夜间咖啡馆》

梵高在最后一封给提奥的信里写道:我并不想要孩子,我的作品就是我的后代。

他的确有一个孩子:表现主义,而且还有许许多多继承人,德库宁、霍华德·霍奇金、波洛克……。梵高的遗产还有别的东西,他持有一个充满热情的信念,它比现代艺术中冠以的这个那个主义更重要。

人们不仅是去观看他的作品,而是去感受作品中汹涌澎拜的生命力。

通过画笔的力量和眩目的色彩,人们将会通过比那些可能曾经存在的传达方式更为文雅的方式,去体验那些土地、那些花朵、那些面孔。他的作品将会收回那些曾经属于宗教的东西。它们会在富有才能的生命渐逝的过程中给人类以安慰。

可这并不是他所追求的,他想的是,令观众们打开眼界,敞开胸怀。那么,他得偿所愿了。

梵高更多作品欣赏

在大部分人眼里,我是怎样一个人?一个无足轻重的人?一个行为古怪的人?一个令人生厌的人?一个现在没有社会地位而且将来永远也不会有的人,一句话:万千俗人中最俗的那一个?那么好吧,即使这些绝对都是真的,若有机会的话,我将通过我的作品向大家展示,一个像我这样无足轻重的人,他的心中究竟有些什么东西。

—— 你们永远的 梵高

出处:搜狐 / 国际艺术大观
------------------------------------------         短评留言         ------------------------------------------


栏目:书画
2018-10-27[顶] (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