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18年第26期

>>

历史 栏目

印度与巴基斯坦的仇恨是怎样形成的?

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时紧时缓,但冲突从未中断。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脱胎于大英帝国统治下的英属印度,可以说印度和巴基斯坦本是同根生,但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两国发生过三次战争。两国的对立却直至今日都在继续。为什么印度和巴基斯坦不和?

英属印度帝国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来是一个国家,位于亚洲南部,与中国、缅甸、阿富汗、伊朗等国相邻,长期为英国殖民地。

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开始入侵印度。1600年,英国殖民者成立印度公司,在印度从事商业剥削,并逐步在印度沿海建立一些据点。1757年,发生了印度与英国在普拉西的一场大战,印度战败,逐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了全印度。

英国人对英属印度帝国一直采用“分而治之”的统治方法,他们将英属印度帝国分为英属印度和印度土邦(560多个)。对英属印度直接统治,而对印度土邦进行间接管理。英属印度与印度土邦共同效忠英王,但彼此互不干涉内政。英国与每个土邦国王签订和约,约定英国保护土邦的外部安全,而土邦接受英王的“最高权威”,土邦内部事务土邦国王自己管理。

英国东印度公司

 印巴分治

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印度反英国殖民统治的抗争一直未中断。

英属印度中后期,印度的上层社会普遍接受英国的西方化教育及西方政治影响。为了争取为受良好教育的印度人分享政府权利,1885年印度人成立了第一个政党“国民大会党”。后来由于激进的主张遭到英国殖民当局的反对,国大党开始转向争取印度独立为目标。

1915年,印度民族运动领袖、在印度被尊称为“圣雄”的甘地回到印度,很快成为国大党的实际领袖,使“非暴力不合作”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开始为印度的独立而奔波。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女王荣光已经失去了对于印度的有效控制。当时有两股主要的斗争力量:一个是甘地影响下的国大党(时任国大党的主席是尼赫鲁);另外一只就是穆斯林民族联盟,在真纳的率领下。

1942年,英国卷入二战,导致英国无法维持对英属印度的殖民统治,英国政府答应战后给予印度独立。

1946年,英国与印度各派政治势力讨论印度的自治事宜。5月16日,提出了联邦制下自治(独立)的构想:印度可成为英国自治领;各省先分成三个辖区,印度教占一个,伊斯兰教占两个,由三个辖区选举制宪议会,制订联邦宪法。

该方案在同年7月6日被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接受。随后,因对自治方案意见不一,穆斯林联盟退出统一印度的计划,转而寻求建立一个独立的穆斯林国家。由于英国特使团的挑拨离间,穆斯林联盟同国大党之间的仇恨进一步加深。8月16日,两派在加尔各答发生相互残杀,死亡达千人。

1947年2月,英国政府蒙巴顿任印度总督,并决定于1947年8月15日完成权力交接。6月公布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印度被分割成:

(1)巴基斯坦国,包括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人口7千万;

(2)印度联邦,包括英属印度的其余部分,人口2.25亿;

(3)王公土邦562个,占印度面积2/5,人口8.1千万,在政权移交后享有独立地位,但可参加印度或巴基斯坦。

1947年8月,印、巴正式分治。

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领土包括东、西巴基斯坦两部分),真纳成为巴基斯坦总督。1956年3月23日成立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1947年8月15日印度自治领成立,1950年1月26日宣布为印度共和国,仍为英联邦成员,尼赫鲁则成为独立印度的第一任总理。

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结束了英国在印度的190年的殖民统治。

蒙巴顿勋爵和甘地

  印巴分治后土邦的归属

《印巴分治方案》只明确规定:英属印度将分裂为印巴两个自治领,而就560多个土邦只附带说明:基于地理联系,土邦王公自由选择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但不允许独立。

显然,依据这一撤退方案,英国人撤离后,印巴势必争夺尚未决定归属的印度土邦。

印巴分治前,大部分土邦已选择自己的归属,但还有一小部分没有决定,如卡拉特土邦联盟、克什米尔、海德拉巴和朱那加德等。而就这些土邦,印巴政府均想兼并,故印巴分治后,这些土邦全部爆发归属危机。

克什米尔大多数居民是穆斯林,基层民众希望加入巴基斯坦,而土邦邦主却倾向于加入印度,双方互不相让,成为双方解不开的死结。印巴两国为争夺克什米尔发生多次战争,流血冲突至今。据估计,因两国战争而流离失所者达一千二百五十万,伤亡估计达数十万到一百万不等(1947年间越过印巴边境的人数约有一千万到一千二百万)。

 雷德克里夫线埋祸根

从蒙巴顿宣称分治到实际分治只有两个月多的时间。最终划界工作由一位伦敦律师西里尔·雷德克里夫在总督府闭门近两个月,在几乎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在一张并不太准确的地图上完成,期间未与任何印度人交流,这条分界线即是独立后两国的国境,被称为雷德克里夫线。这条分界线直到独立当天才公布。

选择雷德克里夫进行划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拉德克里夫对印度几乎一无所知。这被英国政府看成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点”,雷德克里夫先生肯定不会对任何一方有偏心眼。

但今天看来,正是雷德克里夫的“对印度完全无知的这一优点”,改变了南亚次大陆的版图,也改变了数亿人的命运,也为此后几十年的印巴长期敌对状态,埋下了祸根。

相对富庶和人口密集的西部旁遮普地区和东部孟加拉地区,被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分割。旁遮普地区被分为旁遮普省和旁遮普邦,之后又分为哈里亚纳邦、喜马偕尔邦和昌迪加尔,孟加拉地区则被分为东巴基斯坦和西孟加拉邦。

在孟加拉和旁遮普,居住在印度教徒人口占优势地区的伊斯兰教徒必须逃往伊斯兰教徒地区;与之相反,穆斯林占优势地区的的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只能逃往印度教徒地区,在短时间内,相互仇恨的大规模人口交叉流动,引发了大混乱;特别是在旁遮普地区,两派教徒之间发生了难以计数的冲突和暴动、屠杀以及报复。

印度总理尼赫鲁

国家被肢解的仇恨

分治条款既未涉及孟加拉国的独立问题,也没有谈及英属印度管理下的锡兰和缅甸分治问题。

缅甸于1948年1月4日独立,锡兰于1948年2月4日独立。

尼泊尔、不丹曾为英国的保护国,但一直不属于英属印度,不受分治相关条约影响。

1971年,在印度的支持下,孟加拉国从巴基斯坦中独立。

1757年,英国征服孟加拉,将其变为英属印度一个省,后被英国殖民政府分割成东西两部,后来复合。1947年印巴分治时,孟加拉地区被再次分割,西孟加拉地区归印度(今西孟加拉邦),东孟加拉地区归巴基斯坦(后改名称东巴基斯坦),由此埋下了第三次印巴战争的祸根。

通过军事干涉,印度成功肢解巴基斯坦,东巴独立成立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被一分为二。东巴独立,巴基斯坦失去近55%人口和约16%的国土,国家被印度肢解的仇恨,深深记在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的脑海中。

巴基斯坦的缔造者真纳

  宗教分国是源头

在印巴分治方案中,英国殖民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惟一原则。1947年3月的“蒙巴顿方案”,将原来的印度以宗教信仰分成了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国家。

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由来已久,从九世纪穆斯林进入印度开始,围绕信仰的思想冲突和暴力冲突不断。两国界线一公布,积怨已久的仇恨终于爆发了。

于是,在建国的那一天。东西巴基斯坦和印度漫长的边境线上是大量难民分别向属于自己宗教的一国涌去。在首都德里,开国总理尼赫鲁也不得不在开国第一天走向街头,劝戒人民停止暴力攻击。

在这场迁徙中,两边不同宗教信仰的女性成为了双方男性宣泄民族情绪和不满的受害者。两边都抓住异教徒中的女性进行糟蹋和变态的蹂躏,以这样的方式让对方蒙羞。在当时双方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好人和坏人之分,每个家庭里几乎都有成员成为了受害者和施暴者。仅仅在旁遮普就有近10万名妇女遭到了掳掠和侵犯。

甘地自己也说,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未能说服他的朋友真纳。按照宗教来划分国家确实是蒙巴顿实施的,但是这当中其实混杂着党派斗争和权力的漩涡。

“按照宗教”来划分,这本身就是产生矛盾的源头。所以有印度人也曾经批评甘地,说如果英国多统治两年,也许印巴问题不会存在。

宗教是个源头,当这种仇恨上升到国家层面上,再经过大半个世纪的耳濡目染,两国之间的矛盾就深了。(《非常历史》)

出处:非常历史(大风号)
------------------------------------------         短评留言         ------------------------------------------


栏目:历史
2018-06-27 (
微文周刊 2018年第26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