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18年第35期

>>

历史 栏目

中印边界百年博弈:争端有没有双赢解决的可能?

“孔雀多生印度东,娇鹦工布产偏丰;二禽相去当千里,同在拉萨一市中。”

据称这是西藏著名诗人仓央嘉措留下来的一首诗,这位神秘的诗人,据传也是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从诗中隐约可见当时西藏与毗邻的印度地区有着畅通的经贸往来以及融洽的民间关系。

但是,1913年10月13日的西姆拉会议打破了中印边境长久以来的宁静,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强行将藏南的一部分划归印度,其中包括仓央嘉措的家乡达旺。这条非法边线引发的争端,不仅催生了一场战争,而且在百年之后,仍在搅动着中印关系。

数十轮的谈判

中印边界全长大约1700公里(因双方从未正式划定边界,一说为2000公里),分为东、中、西三段。据马加力透露,东段争议最大,面积约为9万多平方公里,现在为印度所控制;西段约3.3万平方公里,一直在中国有效行政管辖之下;中段约为2000平方公里。

中印曾围绕边界问题进行了数十轮多机制、多级别的谈判。在此期间,“中俄界碑”在黑瞎子岛竖起,中越陆地边界也已划定,而中印谈判自2005年后鲜有突破。

这是一个多因致果的历史遗留问题,涉及面积之广袤,因素之复杂,在其他国家十分罕见。但它之所以近一个世纪来拖而未决,主要症结之一在于双方对历史的看法差异甚大。

“麦克马洪线”的性质决定了这是一场“零和”游戏。所以,印度在独立之后,虽然承认英国殖民者是不道德的,但是不愿意承认“麦线”的非法性,反而要求全盘继承。

周恩来 尼赫鲁

早在1960年4月,周恩来总理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晤时就当面质问对方:“麦克马洪是谁,总理阁下?”当时,尼赫鲁尴尬地说不出话来。周总理见状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中方的疑问:“我不明白,为什么殖民统治在印度结束了几十年后,一个前英帝国普普通通的将军,还能对主权国家的重大事务发挥着这么巨大的作用?”

中印边界问题谈判从1981年就已开始,断断续续的谈判中,双方也积累了一些共识。

2005年4月,总理访印期间,中印特别代表举行了第五次会晤,就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达成一致,并签署了《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双方一致同意通过和平友好方式协商解决边界问题,互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并考虑双方的历史证据、民族感情、实际困难、合理关切与敏感因素。

同年12月,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也在回答印度议员的提问时表示,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已经进入第二个阶段,“下一阶段的任务是,两国特代(中印边界谈判特别代表)首先制定出一个双方共同认可的边界框架协议,然后据此进行划界工作”,并且“在此过程中,无论有什么不同的意见,都将全部解决”。

中印边界会谈似乎有“打破僵局”的迹象,有人甚至大胆预测“再过两三轮就可以确定解决方案”。但事实上,情况并没有这样乐观。

印度鹰派阻碍谈判

历次谈判以及争执当中,几乎都可以见到印度鹰派的身影。

印度在中印争议地区动作频频,为谈判蒙上了一层阴影。

印方国内还热炒“中国威胁论”。印度国内大小“鹰派人士”相当活跃。印度政策研究中心战略研究专家布兰哈玛·切拉尼(BrahmaChellaney)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万一发生重大袭击事件,印度不能毫无防备。希望政府向北京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印度的军力今非昔比,跟1962年中印战争时完全不同,今天印度军队完全可以保护自己的国土。”

印度的做法激起了中国民众的反感,认为印度谈判诚意不够。

除去印度鹰派的阻挠因素,“面子也是个重要因素。”中印两国都是崛起中的大国,轻言退让必然会损害国家形象和荣誉。双方政府都承受着民众的较高期望,寻找妥协点变得“难上加难”。

中印盼望“双赢”

那么,百年争端有没有解决的可能?

曾有香港媒体大胆猜测,认为中方的谈判“底线”是中方放弃东段的要求,印方放弃西段的要求,印方将占领的中段归还中国。由此计算,印度将获得全部争议土地的72%,中国仅得28%。对此,中国外交部予以否认,认为“该说法毫无根据”。

事实上,28%和72%是目前中印各自有效控制区域的比例。如果按照现状解决,中印边界早就可以定下,也不会拖到今天了。现状只是基础,这条线具体要怎么划,双方都有“国内、国外两个大局要统筹兼顾”,但原则上,两国都必须让步。

至于怎么“让”,1960年4月周恩来总理对尼赫鲁曾表态,“如果印度接受中国对西段的主张,它将对东段的麦克马洪线采取合理的姿态。当然,北京不会接受麦克马洪线,但可能同意一条略为不同的边界。”

然而,印度全面归还东段的可能性十分渺小。如果我们可以争取到东段的部分土地,比如仓央嘉措的家乡达旺、“雨都”巴昔卡,这就是突破。但就谈判而言,我们在藏南的所得必然以西段的所失为代价,而且其中变数之大,几乎无法预测。

其实,就领土谈领土是不明智的,把边界问题看作中印关系的第一要点,更是不利于中印的共赢。着眼于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更多利益才是中印边界谈判的发展方向,如果中印能够建立战略对话机制,不断加深政治互信,那么,一分土一亩地的争端可能就会自然地消融于战略利益之中。

如果类似的机制能够得以确认并固定化,那么,双方的和解也就“化难为易”了。

出处:搜狐 / 非常历史
------------------------------------------         短评留言         ------------------------------------------


栏目:历史
2018-08-29[荐] (
微文周刊 2018年第35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