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18年第43期

>>

音影 栏目

孟小冬 | “京剧大师”和“黑帮大佬”都爱慕的女子,究竟有何魅力?

在男女地位远不如

现在平等的民国时代,

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

被一众男人女人尊称为“冬皇”。

她没有显赫的家世,

也没靠爱情赢得名利,

她所得到的尊重与喜爱,

都是自己亲手挣来的。

她的名字,叫孟小冬。

1

实力与容貌兼备的“冬皇”

孟小冬1907年出生于北平宛平的梨园世家,是早年京剧优秀的女老生。5岁学艺、7岁登台、14岁时已名满上海18岁时,孟小冬一炮而红,获得了“冬皇”的美号。

孟小冬男装扮相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在那个年代,伶人学戏,只能靠口口相传的方式,一字一句,音调高低,必须准确无误,每段至少要唱二三十遍,天蒙蒙亮就要出去喊嗓。孟小冬是个一心要学习到老师真谛的人,仅仅是《武家坡》和《击鼓骂曹》,就曾经向仇月祥、孙佐臣、陈秀华、言菊朋、鲍吉祥等名家多次学过。

孟小冬

如果说从小耳濡目染,爱上了京剧是偶然:孟小冬的祖父孟福保武班出生,有7个儿子,除了第四个和第七个孩子不从事京剧表演外,其他五个都在京剧舞台展现非凡的技艺,五子(孟小冬的父亲孟鸿群)更是与谭派艺术的创立者,被尊为京剧界鼻祖的谭鑫培配戏。

孟小冬《四郎探母》

那么代父入行算是塞翁失马的契机:一日孟小冬父亲出演《八蜡庙》时摔倒,为了坚持演完,父亲重伤。至此8岁的小冬背负着一家5口的压力开始了自己的戏剧生涯。拜姨父仇月祥为师并签了6年学艺合约,3年苦练,3年为师效命。

有个老戏迷更是描述,看小冬的《奇冤报》,中间有段刘世昌喝酒中毒后隔着桌子前空翻落地,她穿了褶子带了髯口穿着厚靴子,以前演的人多是横在桌子上一滚了事,独独她孟小冬用手一按桌子,正面翻了过来,干净利落!

对于后人向她请教拜师,孟小冬亦是个性十足,提出“只有具有天赋、意志坚强又迷恋艺术的人才能有资格做她的学生。”

除了嘹亮的嗓音,孟小冬还有着绝世的容颜。

已逝的知名剧评家、袁世凯女婿薛观澜说:“当年有美貌之称的名坤伶,如清朝末年的林黛玉、陆兰芬……以上十个美人,姿色都不及孟小冬。”

据台湾一位当年曾是天津中学生的戏迷在文章中回忆:“不止她是名伶,真个的,她实在是漂亮极了,同学每个人都买一两张她的照片,大一点的夹在书里,小一点的贴在铅笔盒上,那时候好多中学生不懂京戏的唱作技巧,匆匆的一窝蜂去看她,只为一睹她的美貌。”

2

生命中绕不开的两个男人

孟小冬固然在票友心中自有一番地位,可在普通人眼中,她身上最大的标签,依旧出自男人,而且是两个男人,两个完全不同,却又都名留青史的男人。

孟小冬与梅兰芳

一个是温雅谦逊、举世闻名的艺术大师梅兰芳,一个是叱咤上海滩、横霸黑帮的“地下皇帝”杜月笙。

孟小冬的一生,仿佛总避不开这两人。在双十年华,她误做梅兰芳的妾,并因此而被金屋藏娇,不再出来唱戏;还有就是,她在不惑之年,下嫁风烛残年的杜月笙,成为五姨太。

孟小冬与梅兰芳

但很少有人知道,为了成为“冬皇”,她背后付出多少,才得以与梅兰芳相遇,更不知道离开梅兰芳的原因,只因梅兰芳没有实现当初允她做正房夫人的承诺,甚至在孟小冬披麻戴孝为“婆婆”送终时选择规劝她离开。骄傲如孟小冬,自然不肯再受这般屈辱,毅然决定放弃这段感情。并放言:“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

孟小冬上台谢幕

在感情上心灰意冷的孟小冬,并没有就此沉沦下去,几年之后,她如愿入了四大须生余叔岩的门墙,成了他的关门弟子,也是唯一的一任女弟子。这一学就是6年,重出江湖后即博得满堂彩,成为当之无愧的京剧第一女须生。“要么不唱戏,再唱也不会比你差!”,她做到了。

杜月笙与孟小冬

而那句“要么不嫁人,再嫁也不会比你差”,爱情里外人总是难以评判的。但在这期间,她邂逅了生命中的另一个男人——杜月笙。与和梅兰芳的故事不同,孟小冬与杜月笙之间,并未经历什么大起大落的爱恨交织,也并未有世人阻挠的奋不顾身可以演绎。他们就那么淡淡地走到一起。他为她捧场,迁就她的骄傲。她看重他的义气,放心他的承诺。

孟小冬与杜月笙

杜月笙长孟小冬20岁,在和孟小冬结婚前已有四房太太。病重后全家准备搬去美国,在数要准备多少护照时,孟小冬问了一句“我跟着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已是病重终日卧榻在床的杜月笙立马暂停了搬家事宜,决定先和孟小冬结婚。

孟小冬在与杜月笙结婚当日于席间所拍照片

1950年,杜月笙与孟小冬举办了低调却绝对不敷衍的婚礼。他由人搀扶,宴请亲朋,同孟小冬拜堂成亲,让孩子们称孟小冬“妈咪”。听说因为婚礼耽误了治疗,杜月笙于1951年逝世。杜月笙的儿子后来说,父亲与她结婚,就想给她个名分,这样自己死后,遗产也好分给她。

这番低调与质朴的情感,那些甜蜜与温柔的细节,旁人自然也无从知道,只有当时杜府中的客人透露的一句“杜先生和孟小冬,俩人嗲得来。”这样的杜月笙,你想象中的果敢甚至狠毒的杜月笙,却比温柔谦逊的梅兰芳,有着更深沉与诚挚的爱。

嫁给杜月笙,她幸福么?那时那景也许杜月笙就是最好的选择了,至少他比梅兰芳更懂她。

3

晚年生活深居简出

1951年,杜月笙在香港病逝,仅留下十万美金遗产,孟小冬分得一万。

杜月笙的外孙金祖武回忆,杜月笙去世之后,孟小冬深居简出,晚年生活很简单:“最大的乐趣是遛狗和看电视。她从香港带了三条狗来台湾,喜欢看京剧,乃至台湾戏曲她也看,虽然听不懂台湾话。偶尔和亲戚朋友一起打麻将。”

饮食上也极其简朴,一餐常常就是一碗拌面,金祖武去了则会加一道鸡蛋。每每吃完晚饭,两位老太太(杜月笙四太太姚玉兰与孟小冬)便会坐在一起,叙旧谈天,消磨时光。或是再邀三两好友,打几圈麻将,再到天福楼吃上海菜,去“高记”吃生煎包与粉丝汤。

孟小冬与爱犬摄于台湾家中佛堂

“我从来没有见到她在外人面前显露不愉快的神色。”金祖武说,“即便是家中佣人、狗老师(孟小冬爱狗,便请人专为她照顾狗),她也总是和颜悦色,非常礼貌。”

“她对很多党政要员和商界大佬的邀请坚决不受。不属于她的东西,她决不染指。”在金祖武的记忆里,孟小冬仅有一次稍显严厉。有一天,金祖武放学后来到孟小冬家,蹦到她面前说:“嗨!外婆。”“嗨什么?出去,重来。”孟小冬这样回应不够庄重的问候方式。仅有的社交场合,孟小冬与姚玉兰都会将年幼的金祖武带在身边,让他学规矩、明世事。

孟小冬(左)与殷德贞(章士钊太太)在上海姚玉兰寓所合影

孟小冬在台湾刻意低调,以至于当时金祖武并不知道他的“孟外婆”曾是执余派牛耳的一代“冬皇”。他记得,小学时,自己曾报名京剧兴趣小组,孟小冬自告奋勇为他说戏,金祖武却答以“老师自会教我”。直到孟小冬在他12岁那年逝世,小男孩眼见党政要员、故旧门生还有新闻记者蜂拥而至,连续数日吊唁,才知道那个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太太竟曾有如此辉煌曲折的过去。

4

身后收藏揭秘传奇经历

“冬皇故物”

孟小冬的传奇经历,可以透过她留存于台湾的遗物窥见一二。这些遗物,包括生前使用的物品、159张老照片、绝版录音资料、珠宝、书信与字画。

《孟小冬于香港李祖莱家留影》

其中一封孟小冬写给姚玉兰女儿杜美霞的信,信中叙述了当时在香港的孟小冬想要托人买椰子糖带给台湾“乖孙”的事情。孟小冬笔下的“乖孙”是杜月笙与姚玉兰的外孙金祖武。孟小冬身在台湾时,族中的孙辈大都迁居国外,男孩之中,只有金祖武留在两位外婆身边。

孟小冬所用部分银质器皿

1977年,孟小冬的故旧、门生以及杜家成员组建了“孟小冬国剧奖学金基金会”,筹措到100万元新台币,每年为台湾京剧学子颁发奖学金。几十年之后,当年这100万元新台币的购买力已是急剧缩水,为充实基金会的运转,孟小冬家人与基金会决定将这批遗物拍卖,名为“冬皇故物”专场。

杜月笙与孟小冬的定情物17克拉的祖母绿戒指

拍品中最受瞩目的是一枚哥伦比亚祖母绿戒指,重约17克拉,周围镶嵌着16颗碎钻,是杜月笙娶孟小冬时的信物,最终以115万元成交。

孟小冬书法

孟小冬不会画画,但喜爱艺术。她与书画家张大千、溥儒皆为知交。

孟小冬 1925年作 富贵神仙

孟小冬 1925年作 罗汉

早年,溥儒曾带孟小冬进入紫禁城玩耍,末代皇后婉容赠予他们各一块西洋怀表,对于现代人来说,这照片与怀表是一个历史转折点的记录,也是两位文艺名人交往的见证。

溥儒带孟小冬入紫禁城时穿的旗装照

婉容皇后赠孟小冬怀表<, /SPAN>

解放后,溥儒又将用心之作《观音像》赠予她。后来此画被孟小冬带到台湾,悬挂于客厅。

溥儒《观音像》

另有一把扇子对于孟小冬来说更是意味深长:那是由梅兰芳、余叔岩合作的书画作品,一面是曾经的丈夫画的水墨梅花,另一面则是恩师所题书法。折扇最早的主人是京剧票友孙养农,1949年迁居香港之后,他受孟小冬颇多照顾,为表示感谢,也有感于这把扇子对孟小冬的特殊意义,便转赠给她。

梅兰芳、余叔岩合作的《梅花》折扇

晚年的孟小冬深居简出,也不再唱戏。只有张大千来时,孟小冬才会再哼上几句梨园小曲。

孟小冬与张大千互致礼

张大千与孟小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也别具一格。当时,孟小冬按“老礼”为年长的张大千行了跪拜大礼,张大千也循旧俗向人称“冬皇”的孟小冬深深行了个旧式的大揖。孟小冬对周围的人说:“我这样做是要给你们小辈的人看看,什么是规矩。”

张大千赠送孟小冬的山水画

孟小冬尊敬张大千,张大千也很敬重孟小冬,他和杜家往来主要是因为孟小冬。

张大千和孟小冬晚年皆以爱吃、爱犬两大话题交流彼此心得。孟小冬所养乖犬颇为通灵,大千先生甚为喜爱,所以数次与之合影。上面这张照片摄于张大千家中,从左至右分别为孟小冬、张大千、张大千夫人徐雯波。画面下方三犬皆为孟小冬寓港时期所养,后来辗转带至台北,陪伴了孟小冬晚年在台的最后时光。

张大千晚年一直与孟小冬保持联系。1977年5月,孟小冬因肺气肿和心脏病并发去世,享年70岁。张大千闻讯悲痛不已,提笔写下挽联:

魂归天上,誉满人间,法曲竟成广陵散

不畏威劫,宁论利往,节概应标列女篇

他还为一代冬皇亲笔题写“杜母孟太夫人墓”,并亲往洒泪致祭。

孟小冬

——孟太夫人,

好一个满身棱角,

一世傲寒的民国奇女子!

有自尊有原则,有底气有自由,

也许这才是孟小冬的传奇人生吧!

出处:搜狐 / 晓谕文艺
------------------------------------------         短评留言         ------------------------------------------


栏目:音影
2018-10-24[荐] (
微文周刊 2018年第43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