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19年第17期

>>

历史 栏目

一战中,十条各国征兵的冷知识,血战钢锯岭中参军不打仗有原因

1、动员即宣战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借口萨拉热窝事件,向塞尔维亚宣战。根据相关条约,沙俄决定支持塞尔维亚。7月30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同意全面动员俄罗斯军队。结果动员即被德国视为沙俄向奥匈帝国宣战。根据事先德国对奥匈帝国的承诺,8月1日,德国向沙俄宣战。

2、动员能力

一战开始时,沙俄动员了所有参战国中最庞大的军队,达到500万人,德国以450万人排名第二,排名第三的是法国人,超过378万人。而在1913年,这三个国家的人口分别为:沙俄1.7亿人,德国6700万人和法国的4100万人。

3、英国军队

战争初期,英国只动员到73.35万人的军队作战,但到了战争快要结束的1918年,累计参战的英国人达到了319.6万人。事实上当时负责组织军队的是基奇纳勋爵,他预见到了这将是一场持续很久的超级战争,而与法德相比,英国的军队规模太小了,他认为英国需要组建超过70个师的部队,所以他迅速地征兵并训练了大量的志愿者作为预备士兵,保证了英国所需的兵源数量。

4、新兵的想象

基奇纳勋爵预见到了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但这份预见并没有在征兵时告知大众。在他征兵的第一个月,有20万人报名参加英军。年轻的新兵们认为祖国需要他们,同时他们也认为只要人数够了,大英帝国很快就能打败人,也许所有人都会在圣诞节前就回到家中。

5、兵役法

在1916之后,很多英国男子都自愿加入军队为国效力,短时间报名人数就超过250万人,但按照相关规定,筛选后仅有25%的人符合入伍要求。因为根据1916年1月颁行的《兵役法》,入伍年龄为18-41岁的男性。但很多人是不允许入伍的,包括已婚的、虽然丧偶却有孩子要抚养的、在皇家海军服役的以及神职人员和其他无需服役的人员。到了5月,算是允许已婚人士入伍,到1918年,入伍年龄放宽到51岁。

6、良知拒服兵役者

这个词很多人不了解。但你如果看过美片《血战钢锯岭》就能明白点了。剧中主人公就是虽然爱国,但却反战。当时的英国反战人士也曾参与立法,并且为那些实在不愿意打仗的人争取到一点权力。就是如果征召你入伍,你不能自己拒绝,但却能通过在军事法庭的上诉,证明你是一位“良知拒服兵役者”。说白话就是人好不打仗。这也分三种人,一种是不干任何与打仗相关的工作,这种暴力词儿连听都不想听;第二种是不上前线,但能为战争做其他工作;第三种类似钢锯岭的主人公,能上前线,但不杀敌。

一战中,英国军事法庭认定这三类人的总数在1.6万人左右。但第一类人能免服兵役,而整个战争期间,对第一类人的认定总数不超过300人。不过讽刺的是,在1916年的前六个月,军事法院接到了近75万份申请,都说自己是良知拒服兵役者,不过最后大多数人不但还要上前线,而且还要接受如鞭刑之类的惩罚。

7、英国实力

欧洲战场,英国比较占便宜的是本土不易遭袭。但事实上一战时期英国的确有后来居上的能力。理论上,1914年的大英帝国能够面向4亿人口征召兵源。比如,当时印度的人口就高达3.16亿。

8、亲与疏

但上面也就是理论数字。打仗这事肯定还是亲疏有别的。比如战争开始后,苏格兰只有不足27%的男子自愿参军,而到战争结束,这些人中有26.4%的人员伤亡。而一战中的整体伤亡比例接近50%。

9、妇女营

1917年,俄罗斯临时政府组织了几个“妇女营”参战,这些女兵打仗非常骁勇,经常让男士兵看得目瞪口呆。她们还身带毒药,一旦可能被俘就吞毒自尽,以免受辱。

10、德国人

一战期间,最终参战人数最多的还是德国,据统计,德国累积参战人数超过了1340万人。按战前6700万人算,减去妇女、老人、孩子及其他不能参战的,怕是快全员上战场了吧。

出处:搜狐 / 吴先生讲故事
------------------------------------------         短评留言         ------------------------------------------


栏目:历史
2019-04-21 (
微文周刊 2019年第17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