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19年第29期

>>

历史 栏目

“支那”一词本是中国的雅称,日本人是如何把它用坏的?

对于中国的其它称呼有很多,比如华夏,神州等,但有一个称呼在官方场合则是绝对禁用了,属于禁语,这就是“支那”。

听到这个词,全球华人都会恨得牙根痒痒,这是日本人欺负中国的时候给中国人起的一个侮辱性称呼,现在已经不可能再用,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词一开始其实并不是贬义的称呼,甚至还属于雅称。

那这个词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它是源于梵语,亦作至那脂那摩诃支那]、摩诃至那国等,是古代印度地区对中国的称呼,其来源可能和“秦”或“丝绸”有关,后随着佛教的经典,这个词传入了中国,9世纪初,通过佛教交流传入日本,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古代佛教文献也有使用这个词。在江户时代后期,“支那”成为日本民间一种对中国的普遍的昵称,而中国人反而不怎么熟悉这个词了。

当然, 这个时候“支那”一词只是中国的代称,并不含有任何的贬义成分,后来甚至相反,这个词还有褒义的成分。

在明治维新之后,尤其是甲午战争后,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日本为师”,该用语由日本传回中国,中国知识分子、革命党人重新使用这个古典名词,并且形成一种风气。

为何呢?因为此时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各路志士十分不满,所以不想用“清”代表“中国”,于是他们就从日本文献中重新将“支那”一词拿来用了。

“清”代表的是异族统治,被列强欺压,愚昧和腐败。

而“支那”则代表古典中华文明的辉煌,强盛与大气。

那个时候中国很多仁人志士都喜欢用“支那”一词代中国,比如著名的诗人,爱国革命党人蒋智由在《有感》一诗中写道:凄凉读尽支那史,几个男儿非马牛?表示对清政府腐败无能,卖国求荣的悲愤。

找不到蒋智由先生的图片,这里是章太炎和孙中山,他们也经常称呼“支那”。

1910年,同盟会的仁人志士,效法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人斩,结合洪门等势力,成立支那暗杀团(又称东方暗杀团),以刺杀清朝显贵为目标,以助革命!

很显然,这里的“支那”是不含任何贬义的,反而有些高雅的味道。

但是啊,后来这个词又被小日本用坏了,因为中国国力越来越萎靡,日本开始轻蔑中国,欺负中国,“支那”一词逐渐有歧视之意,辛亥革命后,清朝灭亡了,日本自然不能用清朝称呼中国,但又不愿改称“中华民国”,公文书中开始使用“支那”或“支那共和国”称呼中国。

1904年日本印制“滑稽欧亚外交地图”以汉字和英文标明露西亚(俄罗斯)、日本、朝鲜、台湾、支那(清朝)、西藏地区(注,日本人在这里将藏地和清朝本土分离了,原图如此)、土耳其

“中国”一词并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代称,而且还有非常深的政治含义——代表东亚文明的中心,东亚的主宰,天地之中。

日本人看着中国国运不振,自己反而强大起来了,觉得自己才是“东亚主宰”,“天选之子”,也就是,自己才是“中国”,所以不愿称呼咱们是中国,就把“支那”当成了一个矮化中国的词汇。好好的一个词,就这么被日本人给用坏了。而中国人也反应过来了,以前支那是雅称,现在日本人矮化咱们,咱们再用也不合适了。

1871年,中国和日本签订《中日修好条约》,日本便坚决反对清朝以中国自称,其理由是中国并非国号,“中国系对己邦边疆荒服而言”,而实际上自《尼布楚条约》后,中外正式条约中一般都使用“中国”代表清朝,已成国际惯例

1913年7月,日本政府明文规定:今后不论中国的国号如何变化,日本均以“支那”称呼中国。日本将中华民国称为“支那共和国”,也始于此时。

1914年日本印制“滑稽时局世界地图”亦标明支那

中国政府当然不能容忍日本人如此放肆,1913年到1946年间,中国政府和民间多次要求日方废除支那一称,1913年10月16日,中国驻日代理公使奉中国北洋政府训令向日方要求废除“支那共和国”称呼,改称“中华民国”,但被日方拒绝。在《二十一条要求》交涉、巴黎和会及五四运动时,中方对日方坚持使用支那一词进行抗议,亦未获理会。

1915年,中国留日学生彭文祖在《盲人瞎马之新名词》一书,抨击“支那”是来自日文的新名词,呼吁国人尽快废弃。

但是嘛,“支那”这个词本来是不含贬义的,所以有些知识分子仍然习惯性使用支那,1925年,诗人闻一多先生在其诗歌《我是中国人》中自称“我是中国人,我是支那人”,这里他是很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挚爱,这里的“支那”当然不含贬义。

1924年世界书局出版的《新式初等历史读本》里有一段话:我国凡君主易姓,必要改换国号,那最著名的,有唐,虞,夏,商,周,秦,汉,晋,唐,宋,元,明,清。现在是改为中华民国了,但外人称我国叫支那,也叫震旦。

但是后来情况又变了,因为30年代开始,随着日本欺人太甚,中日关系全面恶化了,中国政府多次强烈抗议日本对中国称呼“支那”。

1930年5月6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决、并责令外交部照会日本政府:“今后称呼中国,英文须写National Republic of China,中文须写大中华民国。倘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之类的文字,中国外交部可断然拒绝接受。”

1932年,日本官方在中华民国政府的要求之下,改以“中华民国”代替支那在官方文书的称呼,但民间报刊仍称中国为“支那”。

而日本全面侵华后,问题更严重了,日本外务省开始追随军部称呼中华民国为“支那”,此后“支那”被视为是一种严重的种族歧视用语,这个时候中国人即使是知识分子也不会再用支那了,因为这个风雅的词彻底被用坏了。

1937年日本所绘制地图(日本原图,把台湾划为日本领土,而且还划出了满洲国)

所以这个词成了一种忌讳,不仅是中国,其它有关支那的名词也受到波及,1941年于右任在报章上提议将印度支那半岛改称为“中南半岛”, 意为“在中国以南的半岛”。

这里现在一般国内地图已经统一改称“中南半岛”了,不过学术领域上的地理学、地质学界和历史研究等方面,对包含indo-china的学术名词,仍倾向于采用音译“印度支那”,因为这里的“支那”和日本人没有任何关系,而是法语的音译。

二战后,日本成了战败国,被战胜国宰割,驻日盟军司令部(GHQ)政治顾问团对“支那”称谓进行了调查,确认“支那”称谓含有蔑意,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对中国的歧视用语,且被用于仇恨中国的演绎上,指导日本政府应予改善。

1946年,日本政府接受中华民国政府之要求,发布《关于回避使用支那称呼之事宜》(这个时候日本再不敢敷衍塞责了),已经不在公家单位与各类机关团体使用此一名词,教科书的战时作品中的“支那”均一律改为“中国”。

1947年8月,日本京都学派重镇、京都大学支那学会的机关刊物《支那学》在创刊27年后终刊。其后“支那学”改称“中国学”(Sinology),“支那”渐成死语。

日本汉学家实藤惠秀在其《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一书的中文版序言中写道:“所笔者谨向已故(中国)留日学生在天之灵和现在仍健在的留日学生诸君郑重报告,时至今日,这个非常令人厌恶的名称(支那)已从日本语言中消失了。”

实藤惠秀

朝鲜战争后,中国军队在朝鲜半岛击败美军,日本举国大震,再不敢鄙视中国,“支那”一词在日本民间也不再使用了。

现在“支那”一词已成禁语,不过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比如研究古典文献,佛教,地理(比如印度支那半岛一词仍然没被完全淘汰)等,仍然要使用这一词(但是日本的学生在写有关近代史的正式学术论文的时候,若是需要使用“支那”一词,严谨一点的话需要特别说明“支那”为特定时期的词汇表达,不代表本人感情色彩)。

现代日本民间几乎也不使用支那一词,只有一些极端右翼分子,则仍然使用“支那”一次侮辱中国,但是受到广泛批判。

日本右翼人士石原慎太郎就多次被斥责

2017年7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印发《企业名称禁限用规则》,规定企业名称不得含有“支那”一词。

作者:云帆

出处:搜狐 / 史事拾遺
------------------------------------------         短评留言         ------------------------------------------


栏目:历史
2019-07-14[顶] (
微文周刊 2019年第29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