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21年第1期

>>

历史 栏目

经典老照片:毛泽东发号召,20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52年前的今天,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文章引述了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在全国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文章引述了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在全国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

红卫兵运动持续两年多,终于闹得革命领袖也头疼起来。尽管他们此前一再呼吁“复课闹革命”,震荡和混乱却无法制止。到1968年暑期、大学仍不招生,工厂仍不招工,六六、六七、六八3届高中毕业生共400多万人呆在城里无事可做,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但领袖的号召力仍然无限。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文章引述了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在全国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此后到1978年,有近2000万知青上山下乡,接受“很有必要”的“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但上山下乡并非始自“文化大革命”,它从50年代便被倡导,至60年代而展开。对当时的知青来说,他们到农村去,是为了消灭“三大差别”,带有积极的理想主义色彩,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等一大批优秀青年,便是他们的典型代表。因此,广义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前后经历25年,知青总数达2000万人左右。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特殊的历史为一代青年提供的一条特殊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有宝贵青春的荒废。有美好理想的破灭,有生活信心的动摇,更有一代知青的奋斗业绩。在国家最艰难的岁月,是他们同当地人民一起。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支撑着共和国大厦。较之后来的青年,他们更多一些对人生艰辛的领悟,更多具有吃苦耐劳的品格。“知青”二字已不是单纯字面上的含义,而是那段特殊经历赋予他们的一种“资格”。

来源:非常历史·历史事件回顾

经典老照片:知青们那段上山下乡的岁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早在1953年《人民日报》就发表社论《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55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从这一年开始共青团开始组织农场,鼓励和组织年轻人参加垦荒运动。

知青在云南版纳朱克家

1972年,一群女知青每天劳动之前,在地头学习毛主席语录。

上海赴黑龙江逊克的插队知青摆拍照

知青上山下乡

为学习针灸,知青之间互相扎针刺实验。

上海赴黑龙江的插队知青摆拍照:积极向上的文艺生活。

知青听老农讲故事。

知青在云南版纳朱克家

知青上山下乡

上海知青在黑土地的插队生活

知青在云南版纳朱克家

上海知青在黑土地的插队生活

上海知青在黑土地的插队生活

一群知青在地头学习。

上海赴黑龙江逊克的插队知青

1973年的冬天,育新村青年点四连沸腾的场院。

1971年冬,育新村四连场院,连长王英华(1968年沈阳一中毕业生)正在指挥知青们在高唱“国际歌”。

知青上山下乡老照片

知青上山下乡老照片

知青上山下乡老照片

知青上山下乡老照片

知青上山下乡老照片

知青上山下乡老照片

知青上山下乡老照片

知青上山下乡老照片

知青上山下乡老照片

知青上山下乡老照片

知青上山下乡老照片

知青上山下乡老照片

知青上山下乡老照片

知青上山下乡老照片

出处:搜狐/非常历史
------------------------------------------         短评留言         ------------------------------------------


栏目:历史
2021-01-02 (
微文周刊 2021年第1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