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21年第12期

>>

历史 栏目

史书并未指出王昭君死因,为什么后世许多文人写她“投江”而死

王昭君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她出身普通,在汉宫时不受重视,却因为远嫁匈奴千古留芳名。历史书上的王昭君,在第二任丈夫过世后便杳无消息,只留下“墓上草青”的一方青冢。

而后世许多文人却依据历史写出了许多有关昭君的衍生作品,构造了昭君服毒死、抑郁死、投江死等多种死因。其中投江而亡成为昭君文学作品主流,这是为什么呢?

上图_ 王昭君(约公元前54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

王昭君生卒年不详,但是籍贯可考。汉人记载,王昭君是西汉南郡秭归人,即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在远去匈奴之前,王昭君曾经入宫做良家子。竟宁元年,匈奴呼韩邪单于为“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朝见汉元帝。匈奴上任首领郅支单于对汉朝不礼不义,韩邪单于却主动请见以期修复汉匈关系,这让汉元帝龙颜大悦。彼时王昭君未被选为妃子,于是汉元帝给呼韩邪单于赏赐了一些财物,并将良家子王昭君赐给单于做妻子。漫漫黄沙路,昭君踏上了和亲的旅途。

匈奴的妻子为阏氏,王昭君则被称为“宁胡阏氏”。嫁到匈奴后,王昭君为呼韩邪单于诞下一子伊屠智牙师,是为右日逐王。呼韩邪单于亲汉,对王昭君不薄,王昭君又是阏氏,本来王昭君是可以过上好日子的。可惜呼韩邪单于在婚后不到三年就得病辞世,王昭君作为一个中原女子和寡妇,不由得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上图_ 昭君出塞

按照匈奴习俗,王昭君要嫁给子辈复株累若鞮单于,这让从小接受中原礼仪教育的王昭君难以忍受。她“上书求归”,结果“成帝敕令从胡俗”。无奈之下,王昭君嫁给“儿子”,并生育了云为须卜居次、当于居次两个女儿。十余年后,复株累若鞮单于亡,史书上也未有王昭君记载。王莽称帝后写信给匈奴,要王昭君长女须卜居次入侍,王昭君本人的状况却“犹抱琵琶半遮面”。王昭君生于何时?为何而死?死于何时?谁也不知道答案。昭君身后只留下一处青冢,供人凭吊。

平民之女昭君远嫁匈奴,二嫁而消息全无,不知所终,只留下“青冢”任后人凭吊,很多古人对这个神秘又伟大的女子便有了无穷的好奇心。

上图_ 西汉 匈奴版图

史书并未指出王昭君死因,但很多文人却以笔为媒,邀王昭君入诗入文,还用丰富的想象力给王昭君安排了不同的死因。

1.《琴操》:服毒说

《琴操》作者不详,其收录了齐鲁地区的许多民间传说。《琴操》也记载了王昭君的事迹,称王昭君主动请求和亲,后至匈奴又思念故国,作《怨旷思维歌》抒发抑郁之情。呼韩邪单于去世后,王昭君由于无法忍受匈奴父死妻母的习俗,“乃吞药自杀”。匈奴境内多白草,而王昭君墓独青,号为“青冢”。

2.《王昭君变文》:郁郁病死

唐朝不少作品写王昭君出塞后郁郁而终,这里以唐后期民间流行的《王昭君变文》为例,简要介绍一下昭君的郁郁而终说。王昭君由于被匈奴人所见被迫出塞。到了匈奴地方,王昭君恐惧牛羊嘶叫,不习惯带有膻味的乳酪,因此恨如山积,愁若海盈,不幸得病,日渐消瘦,最后在一个夜晚的子时永远沉睡。匈奴人将她安葬在黄河北,西南可以望见受降城。

上图_ 昭君墓座落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大黑河南岸

3.《汉宫秋》等:投江死

马致远《汉宫秋》写王昭君投江死,我们先来看看《汉宫秋》讲了什么吧。王昭君因为不肯贿赂毛延寿被画丑,不得见君王,只好弹琵琶解闷。一次汉元帝巡宫发现昭君美貌,故封她为明妃,两人恩爱有加。毛延寿逃往匈奴,怂恿匈奴单于威胁汉元帝献出王昭君以保和平。迫于压力,汉元帝只好答应,在灞桥为王昭君送别。王昭君行至汉朝和匈奴边界的黑龙江,投江自杀。

此后,投江而死成了昭君故事的结局风向。如明代民间传奇《新刻出像音注王昭君出塞和戎记》给王昭君安排投乌江,尤侗的《吊琵琶》王昭君在交界投界水,雪樵主人《双凤奇缘》王昭君长眠白洋河等。

由上可以看出,文人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迥异的“死因”。

上图_ 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 雕像

那为什么后世文人更多喜好安排王昭君“投江”死,而不是服毒死,抑郁终呢?应该说昭君投江的结局安排是受贞节观念以及儒家的治世爱国精神影响的。

首先,贞节观念的影响

贞节观念也是影响昭君投江的重要因素。王昭君是汉朝人,尚且觉得父死娶母的原始习俗的难以忍受。而《汉宫秋》等作品成书又大多在宋朝之后,“文明”观念更受推崇。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女性守节便是“天理”,贞节牌坊开始在各地流行。明太祖朱元璋更是把女性守节看作是教化的重要内容。明朝在政策和文化上都推崇妇女守节。在政策上,免除守节寡妇的差役,褒扬殉节烈女;在文化上,《女诫》《内训》《女训》等妇女教科书多管齐下,对妇女提出了更加严格的道德要求。于是守节之风盛行民间,女性某种程度上也成了男人的附属品。清朝之后,人们就更加注重妇女的贞节了。

上图_ 明太祖 朱元璋

文人当然也是受贞节观念的影响的。汉朝《琴操》觉得王昭君不应该嫁给“儿子”,在作品里安排王昭君在嫁给单于后不愿再嫁,服毒自杀。《琴操》的王昭君和史书上的王昭君的形象是有部分重合的,她们都是面对礼俗难题的已婚妇女。宋之后的文人对王昭君的贞操更加挑剔,不是刻意强调王昭君未嫁匈奴,就是设计王昭君作为元帝妃子不愿侍二夫,总之不愿意承认昭君和单于是一对夫妻。

王昭君虽是未嫁,但已是掖廷中人。在掖廷,她有可能成为元帝的妃子。后又被元帝赐给匈奴,要成为匈奴人的妻子。从属男子变更了,王昭君青睐汉室,自然要以投江表明忠贞的。历史上王昭君与汉元帝并非是妃子与帝王的关系,文人杜撰两人的爱情,为昭君“补恨”。后又写王昭君投江殉身,这是一女不侍二夫的贞节观的体现。

上图_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其次,“投江”说体现出儒家的治世爱国精神

从文学史的角度审视投江这个情节,可以发现投江在文学史上不仅仅是死亡的一种结局,有时还是忠贞报国的象征。战国的屈原自投汨罗江后,被后人称为忠君爱国。屈原的《离骚》,则常以忧郁忠贞的女子自比失意而忠诚的自己。

昭君投江,实际上也是男性文人表现自己具有忠君爱国思想的体现。为什么这么说呢?应该注意到,王昭君的“昭君”实际上是汉元帝的赐号,昭君的本名为王嫱。“昭君”作为赐号,是有丰富的政治内涵的。昭,即日明,有太阳光辉照耀之意。“君”,是汉朝常见的妇人封号。“昭君”,便指女子带有将汉家光明播至匈奴,安宁番胡的伟大使命。

而在昭君文学里,昭君接近汉帝并与汉帝恩爱,表明男性文人追求一种理想的君臣关系,使得自己的价值得以发挥。而昭君投江,不事二夫,也可视为男性文人存在一臣不事二主的忠君思想。

作者:夏祯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薛凡《王昭君故事的传承与流变》

【2】张文德《王昭君故事传承与嬗变》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出处:搜狐/历史大学堂
------------------------------------------         短评留言         ------------------------------------------


栏目:历史
2021-07-18 (
微文周刊 2021年第12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