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16年第42期

>>

历史 栏目

汉光武刘秀 开创东汉历史的君主

 

汉光武帝刘秀的早年经历

  刘秀属西汉皇族,文史典籍有翔实记载。《东观汉记·帝纪一》说:“世祖光武皇帝,高祖九世孙,承文景之统。”《后汉书·光武帝纪》说:“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刘秀既然是汉高祖、文帝、景帝之后,又是怎么与枣阳渊源至深呢?《后汉书》作了解释,“……元帝初元四年,徙封南阳之白水乡,犹以舂陵为国名,遂与从弟钜鹿都尉回及其宗族往家焉。”由此可见,刘秀家族在其祖父一代已来到白水乡。据有关部门考证,西汉末年,枣阳版图内设有四县,即北有湖阳县,西北有棘阳县,东有复阳县,西南有蔡阳县。关于白水乡的方位,《水经注》记载:“光武帝旧宅在城东南40里即白水村,又曰皇村。”李贤为《后汉书》作注道:“光武旧宅在今枣阳县东南,宅南二里有白水焉。”明朝正德二年,河南道御史袁仕和山西道御史李帮用立皇村寺碑,碑文中称“皇村在枣阳东南四十里,圣龙襟其左,响水潭在其右,群山在其前,白水带其后。”据此方位看,舂陵白水乡即在今枣阳市吴店镇。

光武帝.jpg

  据史料记载,西汉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刘秀出生在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他父亲刘钦时任济阳县令。刘秀出生的时代是一个矛盾丛生、动荡不安的时代,9岁时,父亲去世,刘秀兄妹成了孤儿,生活无着,只好回到祖籍枣阳舂陵白水村,依靠叔父刘良抚养。“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

  在枣阳白水村,刘秀生活了近20年。在那里,他同族人、乡亲们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相亲相助,“乐施爱人”,“勤于稼穑”;他还善于经营,每年夏、秋大忙以后,他便利用农闲时间,赶着毛驴把谷物等农产品运往新野、南阳销售,增加收益。王莽天凤年间,刘秀到当时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长安求学,进入太学,拜中大夫许子威为师,专门攻读《尚书》。但他绝不固守一经,而是通览博学

  在天下未平、战事频起的时代,他也力争做到一有空闲便学习和研讨儒经文艺,“经学博览,政事文辩,前世无比”。在长安,他大大开扩了眼界,也磨炼了心智,他非常关心时事、关心政治,“朝政每下,必先闻知,县为同舍生解说。”(《东观汉记》)。勤学好思,广泛接触社会,使刘秀在政治上逐渐成熟起来。后来因家境困难,刘秀不得不中途辍学,回到枣阳,过着他熟悉的耕读生活。

 

 

 

光武帝刘秀是怎样重振汉王朝的?

  王莽的主力已经给消灭了,主要的地盘只剩下长安和洛阳两个大城。弘农(在今河南)郡长官王宪干脆投降了汉军,不少豪强大族也跟着王宪去打长安。他们在城里城外到处放火。王莽穿着礼服,拿着一把短刀,坐在前殿,死守着六十万斤黄金和别的珍宝。

 

  第二天,火烧到前殿来了。大臣们扶着王莽躲到太液池里的渐台。太阳下山时,起义军打进了渐台,把王莽杀了。王宪找到了玉玺,穿上王莽穿过的龙袍,戴上王莽戴过的冠冕,做起皇帝来了。

  刘玄派来的人收了玉玺,把王宪拿来办罪。刘玄最不放心的是刘秀。他先想个法子叫他带人到洛阳去修宫殿,以备迁都;后来又支使他以大司马的身份代表刘玄去安抚河北的各路人马。刘秀到了河北,那里的算命先生王郎自封皇帝,被刘秀灭了。刘秀在河北吃了很多苦,有时连一口饭都吃不上。他联合反王郎的武装,又打败了另一支铜马起义军,把自己的军队扩充到几十万人。

  这时,全国各地起义军和豪强武装自封皇帝的不少。其中,最主要的皇帝有:汉军的刘玄;赤眉军的领袖樊崇立汉宗室的一个十五岁的放牛娃刘盆子为帝;还有在成都的公孙述。刘秀有两个心腹;一个叫冯异,原是王莽手下的一名将军,后归附了刘秀,他在行军休息时总是一个人坐在大树下,所以人称“大树将军”;另一个是刘秀念太学时的同学邓禹。这两个人都叫刘秀自立为皇帝,统一天下。于是,公元25年,三十一岁的刘秀登基了,就是东汉的汉光武皇帝。

  汉光武派“大树将军”冯异去打洛阳的汉军;另分三万人马给邓禹去打赤眉军。可是邓禹带了三万人马却不去打长安。他先打上郡等三个郡,去弄牲口、粮草;让长安的刘玄和赤眉火拼后,再去消灭这两支起义军。刘秀平定了燕、赵就回过头来攻打洛阳。他打了几个月也没有攻下。

  这时,赤眉军打着汉天子刘盆子的旗号,来征伐刘玄,打进了长安城。刘玄带着妻子和宫女们从北门逃出去了。赤眉军传令刘玄赶快投降。刘玄只得向刘盆子奉上了玉玺,刘盆子封他为长沙王。刘玄完蛋后,刘秀就劝降了洛阳的汉军。从此,他就把洛阳作为京都(洛阳在长安东边,所以后汉也叫东汉)。

  赤眉军在长安城里把粮食吃光了。樊崇只得带着几十万大军向西流亡,不料碰到了暴风雪,冻死了不少人马。万不得已,他再折回长安时,邓禹的兵马已经进了长安。邓禹立刻发兵去攻打,想不到打了个败仗,连长安也丢了。汉光武帝刘秀连忙派冯异带着一队兵马去代替邓禹,并嘱咐冯异说:“长安一带老百姓已经穷到了极点,将军这次去征伐,要是赤眉肯投降,就让士兵都回家去种地,最要紧的是安定人心,不要随便杀人。”

  冯异带着军队去了。汉光武帝又给邓禹下诏书说:“千万别死拼。赤眉没有粮食,一定会到东边来的。你赶快回来。”

  冯异到了长安,把人马埋伏好,就向赤眉军下战书。赤眉军一上阵就中了埋伏,拼死拼活打了一天,死伤了一大半。冯异让一些士兵也在眉毛上涂上红颜色,打扮成赤眉的士兵,混进赤眉的队伍。赤眉军正进退两难,冯异叫将士们大叫大喊:“赶快投降!投降不杀!”

  赤眉军一下子军心大乱,被解除了武装。

  剩下的十几万赤眉军由樊崇带着,向东开走了。汉光武帝率领大军布置好埋伏,等赤眉军一过来,就把他们团团围住。樊崇没法走脱,派人向汉光武帝求和。汉光武帝下令让他们投降,樊崇就带着刘盆子去见汉光武帝,乖乖投降了。

  汉光武帝吩咐赶紧做饭、做菜,让十多万赤眉兵吃一顿好的。接着,汉光武帝把樊崇他们带到了洛阳,送他们田地房屋,给他们官做。但没到几个月工夫,就拿谋反的罪名把他们杀了。

  推翻新朝的绿林、赤眉这两支最大的农民起义军,到这时候,都给汉光武帝消灭了。

 

 

刘秀和阴丽华的故事

 

  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与其皇后阴丽华的爱情故事,一直为后人所称颂。两人相互扶持,一同见证了东汉这一帝国的崛起。刘秀在登基之前还是一个落魄的世家子弟,在其年少时,有幸窥得当时因美貌而广为人知的阴丽华,一见便为之倾心。刘秀曾有言:“娶妻当娶阴丽华。”经过多番努力,刘秀终于如愿娶得阴丽华为妻。两人在婚后一直相敬如宾,非常的恩爱。

  但当时恰逢乱世,天下战乱四起,刘秀临危受命去镇压起义的民军。就这样,两人分离。时间如流水一般的过去,刘秀一直没有回来。当时的阴丽华已经做好了刘秀战死的心理准备,但万万没想到,有一天刘秀派人来接其去洛阳团圆。两人时隔多年再相见,两两无言,这些年早已物是人非。刘秀已经登基为帝,君临天下,同时他的身边也有了其他的女人和子嗣。为了弥补阴丽华多年的委屈,光武帝刘秀准备立她为后,阴丽华知道这消息后执意不肯。她认为自己无才无能,不能担起皇后这个重任。奈之下,光武帝立为其诞下长子的郭圣通为后,长子刘疆为太子。为表示自己对阴丽华的愧意,光武帝大肆册封阴氏族人。阴丽华在之后的日子里,一直陪伴在光武帝的身边,跟着他四处征战。等到天下安定,光武帝废黜前皇后,改立阴丽华为后。阴丽华和光武帝一起携手走过三十多年,一直非常的和睦,两人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刘秀作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帝王,他的故事一直被后世所传颂。有一天,还只是普通平民百姓的刘秀与其姐夫邓晨相约一起到友人家做客。在友人家中之时,一群志同道和的朋友正相谈正欢,不知怎的,看到谶书中写着:“当天子的人一定是刘秀。”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有人说:“这书中所言的刘秀啊,一定是国师公。”国师本名为刘歆,是一个精通神学,学识十分渊博,德高望重的人。此时,刘歆刚刚改名为刘秀,所以众人看到这句话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大都是他。当刘秀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笑着说:“这书中所言的人,说不定就是我呢。”众人听闻,不约而同地哄笑起来,都只当他是在说笑。此时的刘秀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中虽然有些波动,但也没真正把它当回事,毕竟天下叫刘秀这个名字的人何其多呢。直到社会战火纷飞,动荡不安之时,再有人提起这句话,他才真正动了心思,开始琢磨着举兵起义。

  刘秀登基之后,在与邓晨聊天之时谈起了这桩往事。邓晨笑着对刘秀说:“仆竟然真的做到了。”刘秀听闻不禁大笑。所以,也就有了成于谶书,败于谶书的说法。当年王莽取代汉朝,就是用谶书的预言来作为理论的依据。而也是谶书预言了王莽的败亡和刘秀的胜利。其实谶书不过是个幌子而已,是统治者用来欺骗百姓,从而进行思想统治的一种工具罢了。

  刘秀身为东汉王朝的开创者,其后宫的人数难以统计,知名的就只有他的两个皇后和一个美人,他的儿子也皆是由这三个女人所出。秀的首任皇后是真定王的外甥女郭圣通,他们俩的结合是纯粹的政治联姻。郭圣通为刘秀生了五个儿子,他们俩的长子也被立为太子。虽然是情势所迫,政治联姻,刘秀对郭圣通也很是宠爱。只是后来,帝后两人见的矛盾日益加深,颇多争执。因度田所造成的的忧怖也悉数施加到了郭氏的身上,更重要的是,刘秀心有所爱,他心目中的皇后人选重来都不是郭氏,所以在郭圣通当了十数年的皇后之后,还是被刘秀废黜了,同时她的儿子也被废黜了太子之位。之后,刘秀为了安抚郭氏,将其改封为沛太后。

  刘秀的第二任皇后是他的原配阴丽华,也是刘秀最爱的女人,她也为刘秀生下了五子。刘秀登基后,就想将阴丽华封为皇后,但是阴丽华多次推辞,他在无奈之下,才将郭氏封为了皇后。但也因此,刘秀对阴丽华更加地宠爱,连同阴氏家族也一同受到厚待。传闻中,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还是在行军的途中出生的。当年刘秀要隋军出征,而阴丽华已身怀有孕数月,不知是出于何故,刘秀执意要带着阴丽华从军。有人猜测是因为当年刘秀出巡河北之时没有带上阴丽华,致使他们生生分离了两年的缘故。

  许吉阳是刘秀的嫔妃之一,她的出名只是因为她是除了两位皇后外唯一为刘秀诞下孩子的女人。事实上,许美人并不得刘秀宠爱,她生的儿子,所获得的封地也很小。

  刘秀是东汉政权的开创者,他的丰功伟业一直被历史所铭记,他英俊的长相也一直为人所称道。关于刘秀的长相,书上是这样记录的:“身长七尺三寸,美髯眉,大口隆准,确是汉朝龙种,比众不同。”刘秀的身高是七尺三寸,换算一下,也就是是一米七十五左右。现如今来看,也许刘秀的身高并不算高,但是在当时人们的眼中刘秀无论身处何处都会有一种鹤立鸡群之感。而髯指的是两颊上的长须,美髯眉是在描述刘秀飘然的气质。刘秀有着一副高挺的鼻子,饱满的额头,白皙的肌肤,有神的眉目,刘秀就是这样的一副丰神俊朗的模样,怪不得会引得无数女子趋之若鹜。刘秀的原配妻子阴丽华以美貌闻名于世,当年阴丽华与刘秀新婚三月即分别。在刘秀毫无音讯的那两年里,阴丽华一直苦苦等候,无数人劝其改嫁,但她都置之不理。也许刘秀英俊的容貌也是让阴丽华这样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痴心不改的一个重要原因。

  历代的史官在描写他们的皇帝之时,都会将他们予以适当的美化,若外在美不够就以内在美来修饰。但是在对刘秀的外貌描写上,史官们从来都不会吝啬笔墨去描绘。可见刘秀容貌的俊美是无可置疑的。刘秀不仅有一副好皮囊,他还建立了东汉,为百姓打造了一个太平盛世,让百姓们得以安居乐业,不必再颠沛流离。

 

 

东汉刘秀汉世祖真的是刘邦的后代吗?

 

刘秀汉世祖,为东汉立国皇帝,是汉族历史上出色的政治、军事专家。那么同为刘姓的刘秀与刘邦有什么关系吗?

答案是肯定的,刘秀是刘邦的后代,是其第九代世孙。

刘秀祖父为刘回,而刘回又是刘发之曾孙,刘发则是刘启之子、刘恒之孙,因此刘秀是刘邦的后裔。

史书上有记载称,当年刘启欲招程妃侍寝,程妃因身体不适便借故推辞不赴,打发了一名宫女替她前去服侍皇上了事。谁知正巧皇上喝得酩酊大醉神志不清,糊里糊涂便宠幸了这名宫女,于是才有了刘发,才会逐渐有了刘秀这只血脉。

79037b62885804d04da8739f1122a7f3.jpg

刘秀先祖本封为诸侯王,逐渐降职,由封王降为诸侯,慢慢地到他父亲这一辈已是微乎其微的小县令了,其父亲去世后,全家便沦为平民百姓。

据说,刘秀出生时,房内充斥着红光的照射,当年庄家收成异常之好,一茎水稻能长出九根麦穗,刘秀因此得名。

后经历社会动荡,刘秀便趁时在故乡起兵,称帝后为敬刘姓仍保留国号为汉,后世称其为东汉。刘秀上位后,平定天下,削灭各地割据势力,稳定了政权统治。其在位期间崇尚儒学,发展文化大力建学,十分重视为人气节,社会风气极佳。

刘秀驾崩时享年62岁,留下遗诏称死后之葬礼均仿照刘恒一切节制从简,任何官员各留各位都无需特意前来祭奠或传信悼念,其死后被追谥为光武帝。

 

 

为什么汉光武帝刘秀没有被后世推崇?

  光武帝刘秀于新莽末年的乱世中崛起,消除割据,重兴汉室,提倡儒学,不杀功臣,后世之人是很推崇他的。只是近代以来受官方舆论以及文艺作品的影响,人们更喜欢关注秦始皇、汉武帝这样的霸业雄主,对他这样平和稳重的君主不太关注。

  刘秀对他的两任妻子阴丽华和郭圣通也很仁义,阴丽华是他的初恋,也是他的原配,他因为政治需要的缘故,娶真定王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为妻,但一直善待阴丽华,后来他废掉郭圣通,立阴丽华为后,也给郭圣通保留了很好待遇。他死后,阴丽华和阴丽华的儿子也对郭圣通的家人很好。他一生如春风化雨,不追求戏剧效果,他的后宫也不像电视剧中那样你死我活地争斗,很不符合现在影视剧的套路,所以他很少出现在电视剧中。

汉光武帝刘秀

  刘秀是汉景帝的后代,跟西汉开国皇帝刘邦身份不一样,他是皇族(虽然血缘较远),不是布衣。

  另外,不是所有的开国皇帝都受人们尊崇,像五代时期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十六国时期一些昏暴的开国君主,并无人推崇他们。我们现在推崇的一些皇帝,比如秦皇汉武,生活在他们那个时代未必有多好,不过是因为他们对当时的王朝统治以及后来的历史做出的贡献,而推崇的他们。但若论真正作为一个皇帝的功绩来说,还是刘秀这样平和安稳的好,轰轰烈烈的皇帝只适合远远隔着时光看热闹。

 

 

出处:趣历史
------------------------------------------         短评留言         ------------------------------------------


栏目:历史
2016-10-14[荐] (
微文周刊 2016年第42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