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24年第1期

>>

历史 栏目

还原梁启超之死:死前曾被切肾,死时口不能言,死后与原配合葬

人的一生难免生病,因此医生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职业,而近代更有了医院这种专业场所,旨在确保人们能够活得更健康、更长寿。然而,由于见识和技术的局限,医学领域无法避免出现一些“误诊”的情况,即便在国内一流的医疗机构,如“协和医院”也不例外。这个事实在1928年11月27日深刻地显现在了著名学者、思想家梁启超的生命中。

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政治家,他早年参与清朝的“维新运动”,并在辛亥革命后投身于民主革命。然而,他与革命党的立场相左,主张改良而非彻底的革命,因而在历史评价中存在争议。然而,今天我们将聚焦在梁启超晚年回到天津的生活,以及他在协和医院的误诊经历。

1914年,梁启超在天津建立了自己的“饮冰室”,这里不仅是他专心研究学问的地方,也见证了他留下的重要著作,如《饮冰室合集》和《变法通议》。然而,到了1924年,梁启超逐渐从政治舞台上隐退,享受着家庭的宁静。然而,一场丧妻之痛却打破了他的平静。梁启超的妻子李蕙仙因病去世,使他意识到自己已进入老年。从那时起,他的身体状况急剧下滑,而他自称的“饮冰室主人”开始备受外界瞩目。

1928年春,梁启超因尿血症状就诊于协和医院。医生初步诊断为肾病,决定切除右侧肾脏。然而手术后梁启超的病情并未好转,反而恶化得更快。医院的医疗团队先后将他牙齿、胃都列为可能的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但都未见成效。对于家人来说,医生的诊断似乎站不住脚,梁启超的弟弟甚至质疑协和医院的“误诊”。

协和医院认为梁启超的尿血问题源于牙齿,然而拔除牙齿并未改善症状。之后又怀疑是胃的问题,于是梁启超被要求绝食数天,结果导致他的身体更加虚弱。医院最终下结论称梁启超的尿血是“一种没有理由的出血,与身体绝无妨害”。这一结论令梁家人难以接受,因为最初他们是为了治疗“血尿”才前来医院的。

在梁启超的坚持下,医院最终同意了他的尸检请求。尽管医生努力进行抢救,但梁启超最终陷入昏迷,于1929年1月27日离世,时年56岁。他的死让全中国陷入哀悼之中,许多学生和朋友纷纷前来吊唁。梁思成等亲人甚至为他安排了葬礼。

梁启超的离世不仅是一位伟大学者的失落,更是一段医学误诊的痛苦经历。他的病情在医院的积极治疗下有所好转,但最终结果仍然是无法挽回的。这个故事让我们反思医学领域的发展,以及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沟通问题。对于梁启超而言,他或许早已预感到自己生命的终结,但医学技术的限制却让他无法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梁启超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位卓越人物。他在政治、学术、文学等领域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他的晚年却因医学误诊而备受折磨,这也反映了当时医学水平的不足和误诊问题的普遍存在。

在梁启超逝世后,他的儿子梁思成设计了他和妻子李蕙仙的墓碑,完成了梁启超“生同床,死同穴”的愿望。这也是他对父母深深的怀念和敬意。梁启超的离世虽然是一段悲伤的历史,但也提醒我们关注医学的发展,不断提升医护水平,以更好地服务患者,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出处:胖虎说史
------------------------------------------         短评留言         ------------------------------------------


栏目:历史
2024-01-06[荐] (
微文周刊 2024年第1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