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16年第53期

>>

历史 栏目

西汉的刺史制度的内容 最早实行刺史制度的是谁

  在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将皇权集中起来,而且能够更好的管理地方行政区域,所以沿用并且完善了秦国的监御史制度,并改名为刺史制度。那么,西汉的刺史制度的内容具体有哪些呢?  

西汉刺史制度示意图

  西汉刺史制度示意图

  首先,汉武帝将三辅,三河之中包括的地区还有弘农这些地区除外之后,将剩余的那些地区,根据地理位置关系以及环境的相似性,总共分为了十三个大州,并且在每个州都设立了一名刺史,让他们专门管理各自对应的大州。而且那些刺史没有固定的工作地方,他们从每年的八月开始,就负责巡查大州的每个地方。刺史每到一个地方,就先从地方官员查起,从他们的作风问题开始,再检查官员对于自己所管理的地方区域实施的治理方法有无漏洞,并且对于地方官员的所作所为赏罚分明,刺史有时候还会做主处理地方的一些冤案。

  总之,刺史大多数都是为百姓所服务的。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刺史手中的权利越来越高,他们直接掌握着地方那些小官员的生存问题,也是因为如此,刺史在后期时更被世人称为行政长官。

  到西汉末期一直到东汉的发展,刺史制度一直存在于皇帝管理国家的政策之中,而且刺史手中掌握的权利更大了,不仅刺史改名为州牧,级别提高了不少,而且州也发展成为了当时国家的地方最高行政区划。以上便是西汉的刺史制度的内容。

 

 

  西汉最早实行刺史制度的是谁

  刺史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产物,这种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最早实行刺史制度的是谁呢?  

 

  提到最早实行刺史制度的是谁这个问题,其实汉武帝就是最早实行刺史制度的皇帝。汉武帝是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时期不仅实行了刺史制度,而且汉武帝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像文化方面,他听从董仲舒的建议,使得儒学在西汉时期发扬光大。在选拔人才上,他开创了察举制度,这样使得官吏的自身素质更高,对国家的建设也更有帮助。汉武帝在位时期,设置了多个机构以及多种制度,目的就是使得自己的统治地位稳固,国家发展富强。

  汉武帝在位时候对社会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一番具体的改动,当然这个改动都是有利于加强西汉的统治以及社会的稳定,其中刺史制度就是其中一个措施,汉武帝之所以在西汉实行刺史制度首先就是想要加强中央的权利,其次就是防止地方权力过大会影响汉武帝的统治。正是因为汉武帝实施的这些措施,使得西汉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有汉武盛世的局面。可是汉武帝在后期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像巫蛊之祸,这造成了社会以及朝廷的混乱,使得人们对汉武帝美好的印象有所下降。

  但不可否认的是为了防止较高官位的人员会借着权力不认真履行他们的职责,刺史制度在汉武帝时期确立,加上之后不断的更新,这一制度为以后社会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刺史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刺史制度是西汉汉武帝时期正式设立的一项制度,那么刺史制度的意义有哪些呢?  

 

  刺史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刺史制度的意义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刺史制度之所以在这个时期设立,是因为在刺史制度确立前,国家曾设有监御史,这个机构没有像皇帝所希望的那样的,反而是利用权力官员之间相互勾结,对工作也是很不负责,这使得工作效率下降了很多,所以汉武帝设立了刺史制度,意义就是对官员工作的进一步监督,使得那种徇私舞弊的行为有所减少,从而使得工作效率提高,对皇帝的统治更加稳定。

  刺史制度的设立,还标志着西汉时期社会制度的更加完善,从而更有利于皇权的稳定发展。而且作为中央的一项制度,刺史制度就是要对地方官员的进行进一步的监察与管理,防止他们滥用自身的权利以及对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所以刺史制度也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当然刺史制度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使得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更加严密,使得中央权力更大,集权于皇帝使得统治更加稳固。刺史制度下设的人员都是由皇帝亲自挑选的,其中大部分都还是宰相大臣,这使得大臣的权利日益扩大,当然这背后的权利主使者还是皇帝本人。所以说刺史制度的意义还是使得皇帝的权利范围更广,使得统治更加稳固,社会发展也会更加稳定。

 

出处:趣历史
------------------------------------------         短评留言         ------------------------------------------


栏目:历史
2016-12-29[顶] (
微文周刊 2016年第53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