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17年第31期

>>

音影 栏目

燃爆了的《战狼2》 让我想起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历史

一部《战狼2》,几天之内燃爆了朋友圈。原本不受待见的主旋律电影却引发了这样的狂潮,一方面是电影本身的成功,一方面也是整个行业的成功。中国电影这些年以来,一直缺少一部像样的主旋律电影,有些即便尝试拍出来也没有票房。其实我们真的这么讨厌主旋律吗?当然不是,这次《战狼2》的成功就证明了,爱国绝不仅仅是个口号,中国的强大也绝不仅仅是个想象,这些都是切切实实的感情。


而说起主旋律电影,我们不得不提八一电影制片厂,那些经典的电影,那些靠着老一辈艺术家精湛演技撑起来的电影,无论过去多少年都值得回味。只是近几年,八一厂显然后劲不足了。


像《战狼2》这样优秀的主旋律电影,希望以后可以更多一些


1951年,当我们年轻的人民共和国刚刚诞生不久,战火还在鸭绿江边燃烧的时刻,为了用电影这一现代化工具配合部队进行军事、政治教育,经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批准,总政召开会议,成立了军事教育电影制片厂筹备委员会。


1951年8月1日,经过三个多月时间的筹备,就在北京广安门外六里桥路北,莲花池以西的三百亩高梁地上,为制片厂的第一座建筑物破土奠基。


基建展开不久,即组织筹备处的十余名同志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学习,总政治部并下令从各大军区,各军、兵种,院校和志愿军各部队调来了七、八十名干部,开办了第一期“总政电影训练班”。学员多半是部队的记者、编辑、文工团员和放映员等,年龄都在二十岁左右。


当时的学习条件是很简陋的,小天井里搭起的芦席棚,既是食堂,又是课堂和放映厅。但大家学习情绪却很高,认真刻苦。1952年底至1953年初,又陆续办了几十个人的摄影训练班,这些学员现在大多成了八一厂的业务技术骨干。

    

1952年8月1日,经总政治部批准,八一厂正式建厂。当时的厂名是解放军电影制片厂,1956年又经总政治部批准,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八一电影制片厂。


建厂时,总政治部给八一厂规定了“一面建厂,一面生产,稳步前进”的方针。在当时,一切生产条件还不其备,人员也只有一百五十人左右,建厂的各项工作正在筹备,土木建筑正在施工。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并不是坐等生产,而是积极地去争取创造。


就是在各项都不成熟的情况下,1952年春,八一厂同北影厂共同摄制完成了第一部军事教育片《河川进攻》。到了这年冬,制片厂还组织了编导和摄影人员奔赴抗美援朝前线,进行拍摄工作。像如今,只不过是去一趟非洲还有很多人拒绝,更不要提去作战前线了。


拍出来几部电影了,但必要的生产车间竟然尚未兴建。为保证生产的进行,就将办公楼底层改建成洗印车间,当时用木槽手工冲洗底片正片。食堂的一半改建成录音棚,小会议室是样片放映间,宿舍楼上的一半是剪接车间。


八一电影制片厂早期纪录片之一《祖国的海疆》


到了1955年,八一厂的影片生产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53年,罗荣桓主任视察八一厂时,指示八一厂加强管理,按照电影生产的艺术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经过充分酝酿和认真研究,经中央军委批准,八一厂于1955年元月一日起,开始由供给制改为企业化管理,实行经济核算。

    

1955年,根据部队现代化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需要,八一厂增添了故事片的生产。1958年,根据国家对科教片生产的要求,八一厂又增加了科教片的生产任务。


毋庸置疑,新中国“前17年”电影事业还刚刚蹒跚起步,而八一厂无疑是此一时期中国电影的重镇和军旅题材电影的主阵地。当时的工作人员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很快就拍摄了《英雄虎胆》、《柳堡的故事》、《永不消逝的电波》、《万水干山》、《海鹰》、《奇袭》、《林海雪原》、《哥俩好》、《野火春风斗古城》、《农奴》、《地雷战》、《地道战》、《苦菜花》、《狼牙山五壮士》等一大批军旅题材优秀影片。


这些影片一方面书写了艰苦卓绝与波澜壮阔的战争历史,承载了新中国建立的激情记忆和坚定信仰,肩负着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与表达,更赋予了宣传革命,歌颂英雄,鼓舞人民的话语权威。从这个意义上说,“前17年”八一厂基本是支撑了红色经典的半壁江山。


另一方面,这些影片又朴实自然地真实还原和艺术再现了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以及惊心动魄的斗争故事,以其简朴的叙事风格和真挚的镜像语言感染了亿万人的心。所以这些主旋律电影在当时来说,也是用心去制作的。老一辈的人们在看这些电影时,就像我们今天看《战狼2》一样,点燃了他们的梦想与激情。


每当银幕上出现军徽在雄壮的军乐声中熠熠闪光的片段,全场的观众们总是欢声雷动。每一部电影结束之后,都会不自觉地响起掌声。这样的场景我们不会陌生,因为在今天我们观看《战狼2》的时候,也出现了人们发自肺腑的掌声。那时候人们的掌声给到的是英雄,今天我们的掌声给到的是伟大的祖国。


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经典电影《地道战》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思想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战争题材成了风口浪尖上的弄潮儿,已不为八一厂所专属,很多人都看到了这里面的优势,一时间诸如《小花》、《黄土地》、《高山下的花环》等优秀战争影片横空出世,打破了八一厂在战争片中一统天下的格局。


面对这样的情势,八一厂也迅速推出了柔美缠绵而不失坚韧深邃的《归心似箭》和凝重大气而不失犀利灵动的《晚钟》、《今夜星光灿烂》等新战争电影,适时地汇入了新时期中国电影的探索开拓大潮。


从90年代初期开始, 就是中国的战争巨片时代到来了。 《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系列巨片,将规模宏大、艰苦卓绝、决定中国命运与前途并改变世界格局的三年解放战争搬上银幕,并以其磅礴大气和诗情画意完美统一的美学品格直接秒杀了前苏联《解放》、《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战争大片,填补了当时中国战争大片的空白,征服了亿万观众,也使八一厂重归军旅题材电影龙头地位。


《大决战》分为三部,属于系列战争片,1991年出品。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3部。影片全景式地描述了1948-1949年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指挥的人民解放军与蒋介石指挥的国民党军之间展开的一场决定中国命运和前途的战略大决战,是中国电影史上一部规模空前的系列战争巨片。


《大决战1 辽沈战役》剧照


《大决战2 淮海战役》剧照


《大转折》是1997年出品。影片描述了1947年中国革命处于危机关头,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扭转战局,刘邓大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以伤亡近半的代价,实现了中央的战略意图,使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折,人民解放军提前进入了战略进攻的故事。


《大进军》共4部,包括(解放大西北》、《席卷大西南》、《南线大追歼》、《大战宁沪杭》。《解放大西北》描写第一野战军在彭德怀指挥下,解放西北五省,歼敌加万的故事。《大战宁沪杭》描写1949年4月,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在刘伯承、邓小平、陈毂、粟裕领导下,歼灭国民党汤恩伯集团,解放上海和皖、江、浙等省的故事。该片在上海、安徽、江苏、渐江、北京、山西等地的外景基地进行拍摄,北京军区、南京军区及解放军空军、海军参加拍摄。


进入21世纪,票房成为电影的关键,加上好莱坞大片疯狂的席卷,主旋律电影越来越冷场,八一厂开始尝试艰难的突围。继《大决战》巨片系列后,又相继推出了《我的长征》和《太行山上》、《八月一日》等新片。


除此之外,八一厂还开始拍摄重大现实题材,多是表现和平时期国家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时,军队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冲到第一线,冲锋陷阵,舍生忘死。例如《惊涛骇浪》、《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等“三惊”系列。八一厂也尝试过军事类型动作片,以《冲出亚马逊》、《夜袭》、《歼十出击》等为代表。但是这些电影无论是从口碑还是剧情,都不尽如人意。


在最近上映的《建军大业》中,我又一次看到了八一厂的影子,但它此刻已经是诸多出品方的其中之一。到底八一厂何时才能拍出当年那些感动过无数观众的电影呢?原本是占尽优势的八一厂,何时才能重回辉煌?何时才能再一次扛起主旋律电影的大旗呢?希望《战狼2》的成功可以给到一个契机——主旋律电影和军事动作片能自此振作起来,因为我们的国家已经强大,我们的电影也需要因此强大!


参考资料:《八一厂60年纪念文集》解放军出版社;《中国电影年鉴》中国电影家协会编纂;《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十年大事记 》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一个时代的光影回声 八一电影制片厂新世纪十年影视作品评论集 》 八一电影制片厂编。

出处:一本正经说历史(公众号)
------------------------------------------         短评留言         ------------------------------------------


栏目:音影
2017-08-04 (
微文周刊 2017年第31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