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19年第21期

>>

音影 栏目

冼星海 | 《黄河大合唱》唱出的民族魂

冼星海

提起冼星海,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抗战中所产生的最成功的一部新型歌曲。音节的雄壮而多变化,使原有富于情感的辞句,就像风暴中的浪涛一样,震撼人的心魂。

这首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3月。当时在延安,冼星海去看望诗人光未然,听光未然朗诵自己创作的《黄河吟》,并讲述黄河奔腾的壮丽景象,黄河的怒涛在冼星海心中激荡,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在冼星海头脑孕育,在民族音调基础上,借鉴西洋作曲技巧,很快就谱曲完成了由《黄河吟》改编作为歌词的《黄河大合唱》,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

《黄河大合唱》是以黄河为背景,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画面,塑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形象。

全曲气势磅礴、惊心动魄、鼓舞人心。庞大的音乐布局,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成为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一部音乐史诗。这部音乐史诗,曾激励千百万人民为民族解放、民主自由而英勇奋战;是抗战的号声,是英雄主义的颂歌。

周恩来同志也为冼星海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冼星海(1905.6.13-1945.10.30),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冼星海是贝多芬型的音乐家。幼年住在新加坡,到了中学年龄才回国念中学。但他因为对音乐的酷爱,1929年便到法国去进行音乐方面的修养,193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巴黎音乐学院。

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10月因劳累和营养不良,病逝于莫斯科。在短暂的40年生命历程中,他经历了从普通贫苦船工的子弟,到音乐家,再到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转变。

大家应该欣赏过“八千里路云和月”这部电影吧?里面的一位男主人公住在角楼里,把天窗开口,伸出半身在屋顶上专心拉小提琴的那个情景,就是以冼星海的故事为原型的。

冼星海既是一位音乐家,同时也是一位革命家。尽管他专心于音乐,但他并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要以音乐为服务人民、服务革命的工具的。

作曲家的作品要让人民接受就必须采用人民熟悉的音乐语言,冼星海深入挖掘民族音乐语言,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为人民大众所接受和喜爱。

冼星海一生创作的音乐作品近三百件,代表作品有:《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歌曲《游击军》《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黄河之恋》《夜半歌声》等。

《黄河大合唱》,在抗战时期广为传唱,成为唤醒民族觉醒意识的号角。与此同时,以其所负载的精神力量和民族个性,在海外华人及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而到了和平年代,它继续驰骋在国内外乐坛,成为中华民族傲人的艺术财富。

《黄河大合唱》

 
舞台艺术片《黄河大合唱》
演出:中国中央乐团
(1985年出品)
严良堃指挥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末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口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这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他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同年3月31日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

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原稿为男声合唱)──此曲吸取民间劳动歌曲尤其是船夫号子的音调素材,运用动机式的主题核心贯穿发展手法和领合呼应的演唱形式,引子和第一部分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战的动人场面;第二部分以原有主题核心拉宽节奏,放慢速度,表现人们登上河岸时的乐观情绪;尾声又以快速有力的动机进行,由强渐弱,由近到远,表示中国人民的斗争仍在艰苦顽强地继续……。

②《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音乐壮阔、热情、深切。第一段唱黄河的雄姿,第二段赞五千年文化,第三段颂民族精神的发扬。

③《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吸取了《义勇军进行曲》和《满江红》的音调材料,痛诉民族的灾难,歌颂时代的英雄。音乐会上往往略去此段。

④《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这是一首歌谣式的三段体歌曲。第一段抒情而深切,中段是悲痛的呻吟,第三段情绪更为凄凉,诉叙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⑤《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采用乐段反复的结构形式,吸取山西民歌音调,并借用锣鼓伴奏的某些手法,形象地叙述了流亡群众的悲惨遭遇,显示了“打回老家去”的斗争决心。

⑥《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运用大小调和变化节拍,以悲惨缠绵的音调,唱出了被压迫、被污辱的沦陷区妇女的痛苦哀怨。

⑦《保卫黄河》(轮唱)──成国地运用卡农手法,表现了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衬词“龙格龙格龙格龙”的加入则别具风格。

⑧《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运用主调与复调的混合写法,以号角性、战斗性的音调,象征东方巨人为最后胜利发出呐喊,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六十年代后期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1955年纪录电影《黄河大合唱》

 

对冼星海和《黄河大合唱》的影视介绍:

 

 
CTV记忆:黄河大合唱

 

 
《音乐家》胡军演绎冼星海
出处:微文周刊
------------------------------------------         短评留言         ------------------------------------------


栏目:音影
2019-05-20[顶] (
微文周刊 2019年第21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