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19年第11期

>>

人文 栏目

朱子非孔子,朱熹是怎样一步步将孔子思想带跑偏的

《朱子语类》是由朱熹的学生们整理记录的,基本类似孔子和《论语》的关系。在其中,朱熹对孔子的推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毫无疑问,这是将孔子推到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照亮万古的超级大神。另一个则是“孔子之后无圣人”,原因是“自周之后气薄,亦不生圣贤”。大概意思是说老天爷不聚个几千上万年的“元气”,都生不出孔子这样的“圣人”。

孔子被封神,那么朱熹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他是“神”的代言人。明清时代,八股取士,虽然考的是“四书”“五经”,但怎么理解它们,唯一的标准就是朱夫子的解释了。换句话说,孔子是“神”是“圣”,朱熹是“神”“圣”的代言人、诠释者。

当时两宋的学问,按照程颐的说法,可以分为三种:“今之学者歧而为三:能文者谓之文士,谈经者泥为讲师,惟知道者乃儒也。”(钱穆《朱子学提纲》)

文士之学,说的是文章子集之学,就像韩柳的文章、欧阳修、三苏等人,兼通百家诸子;而讲师之学,大概像王安石的《三经新义》,专供儒家一门经典,主要目的就是应试。这在当时有个名字,叫做“措大”。大体的形象类似一脸正气引经据典,临事张皇,百无一用。最后这个“知道者”要拆开来看,意思就是知晓“道术”的人。这个“道术”指的就是“道学”和“理学”。但这些“知道者”可能自己也不那么重视儒家的经典原文,主要的目的还是“乃借之自申己意,多无当于经文之本旨”(钱穆《朱子学提纲》)。

所以朱熹之道与孔子之道是有很大不同的,朱熹的学问专攻形而上的哲学。天上地下无所不该,核心是按自己的理解和需要,宣讲天地人及心、性、命、理等等。如《四书或问》、《论语集注》、《孟子集注》等。但所宣讲的实质与儒家经典的本意无关。

不可否认的是朱熹本身是难得一见的大学问人。佛学、道学、史学等等诸多方面,他都堪称大家。所以他也才有能力将这些揉在一起,形成他的“理学”。但如果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他的理论中掺杂的那些佛、道成分。

问题在于那些“天理”、“人欲”、“理”、“气”、“性”、“命”等形而上的问题其实是孔子极不希望讨论的,孔子反复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不知生焉知死”等等,就是避免谈论这些虚无缥缈形而上的东西。

所以,自朱熹以后,包括明清以来,那些“措大”们所谈的“孔子”,与真实的孔子其实是越来越远了,而所谓的“儒”,在以朱熹为代表的道学家们的“道”的面前,早就退化成一层薄薄的遮羞布了。

出处:搜狐 / 吴先生讲故事
------------------------------------------         短评留言         ------------------------------------------


栏目:人文
2019-03-11 (
微文周刊 2019年第11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