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16年第37期

>>

音影 栏目

德沃夏克 e小调第9号交响曲“自新大陆”Op.95

 

思故乡(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第2乐章片段)

 

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是他在美国生活期间所作,标题为《新世界》。该曲主题表达了作曲家浓郁的思乡情绪,是世界上怀念故乡音乐的巅峰之作。德沃夏克的交响曲深受古典乐派的影响,他的作品结构坚实、牢固,充分发挥了旋律的魅力,因而朴实动人。

 

e小调第9号交响曲“自新大陆”Op.95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 DVORAK: Smphony No.9
是伟大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所留下的第九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

1891年他50岁,英国剑桥大学授予他荣誉音乐学博士名衔,也是在这年,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的创始人萨尔伯夫人向德沃夏克发出邀请,诚恳地请他主持音乐学院,聘期是两年。

到美国后三个月,德沃夏克开始为一部新的交响曲起稿,在此之前他已经有八部交响曲。美国音乐界的朋友们热切地希望德沃夏克写一部能代表美国精神的作品。历史短浅、缺乏文化根基的美国人急切地需要一部奠基之作,来建立自己的音乐文化。

1893年5月,交响曲总谱完成,这年的12月,第九交响曲在纽约首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新闻媒体对演出的盛况作热情的报道,并宣布“属于美国自己的交响曲”诞生了。应萨尔伯夫人的请求,德沃夏克在出版第九交响曲时加上了“来自新世界”(From The New World)的副标题。

 

From The New World
“自新大陆”还是“自新世界”?

《第九交响曲》在中国一直通行着两个副题,一个是根据原文译出的“自新世界”,另一个是含糊其辞的“自新大陆”,这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据指挥家李德伦先生介绍,五十年代初,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德沃夏克是其中之一。中国响应号召,决定演出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当时中国志愿军正在朝鲜战场上与美军作战,美国被当做世界人民的头号敌人。解放初期人们常用“新社会”、“旧社会”、“新世界”、“旧世界”来作今昔对比。当此之时演出《第九交响曲》,副题的“新世界”很有美化敌人之嫌,主事者便搞了个文字游戏,换成了“新大陆”,从那以后,“新大陆交响曲”这个名称便在中国流传下来。

 

德沃夏克 第9交响曲“自新大陆”
Op.95 
全曲

指挥:卡拉扬
演奏:维也纳爱乐乐团
(视频长:45分)

 

 

e小调第9号交响曲乐章

(全曲共4个乐章)

第1乐章:序奏,慢板,主部为很快的快板,E小调,奏鸣曲式。

序奏大提琴先如圣咏般地奏出冥想般的旋律,然后各件乐器以沉思的形态给予剪影,使序奏成为一种精神的中心旋律。主部先以第三、第四圆号呈示第一主题,五声音阶的进行与切分音使用,突出该主题特性。这个主题被认为和黑人灵歌《流吧,约旦河》有连带关系。也有人认为,切分音与五声音阶的进行与居住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境内的马扎儿民俗曲调有某种“乡愁”的联系。第一主题展开后,是由长笛和双簧管以G小调呈现第二主题。此主题为黑人灵歌《老摩西卖玫瑰》的旋律。而呈示部小结尾的旋律来自黑人灵歌《马车自天上来》。在发展部,这个旋律被突出,而第一主题的发展则更巧妙自由。音乐评论家们认为,这是德沃夏克对美国这块新大陆纷至沓来印象的反应和对有色人种命运的同情。德沃夏克当时背井离乡,乡愁蕴积,故而引用了他少年时期耳熟能详的民俗歌曲特质,以遣思乡念国的情怀。乐章中另一段优美的旋律透露出浓浓的乡愁,恰是作者这种心情的体现。


第2乐章:最慢板,复合3段体,降D大调。

这个乐章原有《传奇》的标题,一连串庄严的和弦引出《回家》的旋律。因德沃夏克当时受朗费罗的诗《海华沙之歌》影响颇深,海华沙是印地安的一位民族英雄,其妻在饥饿中死去,人们在森林里为她掘好坟墓,向她默默地告别。德沃夏克以英国管吹奏《回家》的旋律,来表现海华沙的孤独形象。这个主题咏唱之后,升A小调插入句出现,速度略加快,长笛与双簧管奏出三连音符开始的中间部主题,优美的旋律随各种乐器次第呈现,极尽变化。最后还是回到英国管表达的回家乡愁而结束。

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整个乐队的木管部分在低音区合奏出充满哀伤气氛的几个和弦之后,由英国管独奏出充满奇异美感和神妙情趣的慢板主题,弦乐以简单的和弦作为伴奏,这就是本乐章的第一主题,此部分被誉为所有交响曲中最为动人的慢板乐章。 事实上,也正因为有了这段旋律,这首交响曲才博得全世界人民的由衷喜爱。这充满无限乡愁的美丽旋律,曾被后人填上歌词,而改编成为一首名叫《恋故乡》的歌曲,并在美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本乐章的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交替奏出, 旋律优美绝伦, 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 本乐章的第三主题转为明快而活泼的旋律,具有一些捷克民间舞蹈音乐的风格。

 

第3乐章:很活泼的快板,E小调,谐谑曲。

在短序奏之后,波西米亚农民纯朴舞曲节奏的主题开始呈现,与中段哀愁的旋律形成鲜明对照。这个乐章的第一中段为E大调,速度转为较慢,由长笛与双簧管呈现哀愁的主题,弦乐以和弦方式助奏。舞蹈风格的谐谑曲原凋再现,第二中段再以木管群呈现,对比十分突出。


第4乐章:终曲,如火般热烈的快板,E小调。

第一主题有进行曲的风格,似乎是从斯拉夫民族气质中吸取的坚毅,要扫除一切忧愁与伤感。第二主题带有女性的温柔,形成祥和静谧的氛围。但这种氛围很快被第三乐章谐谑曲主题,以及接踵而来的斯拉夫舞曲节奏的副主题旋律所打断。发展部以第一主题为主,兼并处理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第二乐章为正主题、第三乐章为谐谑主题,串连所有的意趣。再现部在给予简洁的变化处理后,呈现雄壮豪迈的高潮而告终。

这个总结性的乐章将前面乐章的主要主题一一再现,同时孕育出新的主题,彼此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抒发了作者想象中和家人聚首时的欢乐情景。乐章的主部主题由圆号和小号共同奏出,威武而雄壮;副部主题则是柔美、抒情性旋律,由单簧管奏出。这一切经过发展之后,形成辉煌的结尾。

 

 

关于《思故乡》的改编曲

德沃夏克的《第9交响曲》是交响乐经典作品里较为通俗的一部。创作年代较为晚近和作品本身的成功固然使它易于流行,而另一个辅助因素是这部交响曲里的一个主题被后人改编成各种器乐独奏曲,还填配歌词,在许多国家传唱,歌词内容大多是怀念家乡。在中国,二三十年代就已进入学堂乐歌的《思故乡》就是它的改编曲,所以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在中国也为人们所熟悉。

 

安德烈里欧《回家》
改编自 德沃夏克《新世界》

安东·德沃夏克

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捷克语:Antonín Leopold Dvořák,1841年9月8日-1904年5月1日),生于布拉格(时属奥匈帝国,现属捷克)内拉霍奇夫斯镇,早年入布拉格音乐学校,毕业后进行音乐创作,1890年受聘布拉格音乐学院教授;在此期间他受到祖国民族复兴、发展民族文化的思潮的影响,接触了西欧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作品;1892-1895年春应邀在美国纽约音乐学院教学并任院长,回国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1904年去世;他是十九世纪世界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第9"自新大陆"交响曲》(又名《第九交响曲》或《e 小调第九交响曲》,为作者受邀到美国期间所作)、《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等、《第4交响曲"车祸"》、《第7交响曲》、《狂欢节序曲》、《奥赛罗序曲》、《胡教徒序曲》、《随想谐谑曲》、《幽默曲》(又称《诙谐曲》)、《斯拉夫舞曲》、歌剧《水仙女》、《阿米达》,以及交响诗《水妖》、《午时女妖》、《金纺车》、《野鸽》等等。

 


综合:新芭网、360

 

出处:微文周刊
------------------------------------------         短评留言         ------------------------------------------


栏目:音影
2016-09-09[顶] (
微文周刊 2016年第37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