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19年第43期

>>

音影 栏目

从欢乐颂到自由颂 | 伯恩斯坦致敬贝九的历史巨献

1

谨纪念伦纳德·伯恩斯坦去世29周年!

1989年圣诞节的柏林,有过一场如天赐般礼物的经历:“自由颂”。一起由席勒、贝多芬和伦纳德·伯恩斯坦带给世人的综合性事件,可以说是跨越了好几个世纪。当时是以一种能在人们心中永远留下深刻印象的方式庆祝柏林墙的倒塌,但歌颂“自由”——正如伯恩斯坦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最后一个乐章中指挥独唱演员和合唱团所歌咏的那样——对许多德国人来说确实象征着一种迄今不为人所知的深度喜悦:自由,是来自上帝的礼物。

一直有人猜测席勒所玩的是一种文字上的捉迷藏游戏:他的诗作真正所指是自由,而不仅仅是欢乐。在专制暴虐的时代,似乎更容易宣称(并且领悟)所有人都会在快乐中成为兄弟,而不是只存在于理性自由中那无所不包的兄弟情谊。当涉及到政治统治者时,那个危险又可爱的单词 “自由”总是被置若罔闻。

席勒因此被认为是在欢乐中诗意地绕道而行,这确实是神性的火花。新音乐缺乏乐趣,可能是普通人逐渐对其失去兴趣的众多原因之一。而另一方面,贝多芬则继续保持着他们的兴趣,贝多芬知道如何快乐。问题在于无论席勒是真的在思考自由还是单纯的快乐,伯恩斯坦对这两者都了如指掌。

正如伯恩斯坦传记作者汉弗莱·伯顿所说,柏林音乐节的演出正是为了标志世界公民伦纳德·伯恩斯坦在公共生活中所达到的绝对巅峰。没有比柏林御林广场更像是上天安排的一个合适场所,由普鲁士建筑师卡尔·弗里德里希·辛克尔设计的美妙台阶(伯恩斯坦也许已称之为“自由台阶”)通往皇家剧院,前面是德国雕塑家赖因霍尔德·贝加斯设计的席勒纪念馆。在一片战争废墟中起死回生之后,皇家剧院现在已被重新命名为“柏林音乐厅”。

正是在这座建筑物里,德国国家歌剧院得以创建,德国和法国教堂庄严而优雅地位于侧翼。1821年韦伯歌剧《自由射手》在此首演。被言语刻薄的柏林人称为“手提箱”的这座建筑物,取代了1817年被烧毁的剧院,莫扎特访问柏林期间,曾在这里出席了歌剧《后宫诱逃》的演出。由此可见这是一座有着丰富历史背景的建筑物。

皇家剧院有着宽大的外壳,德国戏剧导演古斯塔夫·格朗根斯曾在这里指挥着他那无与伦比的乐团直至战争结束,这里也曾是一座著名的音乐厅,这是当时东柏林的一种稀缺资源。现在它已经准备就绪接纳伯恩斯坦对德国统一的音乐庆祝。

不仅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前往参加,世界上最为重要交响乐团的音乐家们也参加了这场演出。他们来自德累斯顿、列宁格勒(现在又恢复为古老的名字圣彼得堡),伦敦、纽约及巴黎。在伦纳德·伯恩斯坦构想出的这一伟大历史时刻里,所有人都要团结起来,实现敲响情感与欢乐之钟的共同目标。伯恩斯坦已确实不仅仅是一位指挥家,指挥台上的他唤醒众人向贝多芬的音乐倾服,同时又全身心地向世人展现这部伟大的作品。

聆听伯恩斯坦是一种令人沉痛的经历。而看到他在工作、跟随他的努力、体会他在保守和极度专注之间的交替,细察他的温柔与快乐以及重新创造的活力,无不同样感人至深。我们开始意识到并且享受着伯恩斯坦的内心世界,他是激情的化身,是音乐热情和奉献精神的化身。贝多芬很久以前就曾说过,音乐是以感性的方式传达精神信息。而伯恩斯坦则生动地向我们描述了这一过程。

不是一个而是三支合唱团在这场伟大的柏林音乐会上拥戴着伯恩斯坦:巴伐利亚广播合唱团;曾经的东柏林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好合唱团之一的广播合唱团成员们;以及属于德累斯顿爱乐的大型儿童合唱团。让孩子们参与并把他们的演出经验带到日后的成人生活中去是件自然之事。四位独唱演员分别是:美国女高音茱恩·安德森(June Anderson),英国女中音莎拉·伊丽莎白·罗伊尔·沃克(Sarah Elizabeth Royle Walker),德国男高音克劳斯·金(Klaus König)以及德国男低音简-亨德里克·卢特林(Jan-Hendrik Rootering)

团结在伯恩斯坦的指挥棒下,音乐家们的合作不仅仅是一场音乐会,他们点燃了一支热爱自由、渴望自由的火炬,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当时的场合。广场上,成千上万的观众安静且动容,人们屏息观看着这场通过电视从音乐厅里传放出的音乐盛况,加入了对自由的呼唤。

伦纳德·伯恩斯坦于1990年8月19日在美国坦格伍德担任指挥的最后一场演出,是和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奏了彼得·格里姆斯、本杰明·布里顿的作品和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在贝交第三乐章中,他咳嗽得很厉害,但他继续指挥这首乐曲直到其完成,并在人们的欢呼声中离开舞台。当时显得筋疲力尽,痛苦不堪。这位长期吸烟的大师,在50多岁时就患有肺气肿。

10月9日他正式宣布告别舞台,但五天后因间皮瘤导致心脏病发作在他位于达科他州的公寓中去世,终年72岁。在曼哈顿街道举行的葬礼游行的那天,建筑工人脱下帽子,挥舞着,喊道:“再见,兰尼”。伯恩斯坦被埋葬在纽约布鲁克林的格林伍德公墓他妻子旁边,随葬的还有马勒《第五交响曲》的谱本。

在他去世的前一年,世界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一年,他本来打算率领纽约爱乐来我国访问演出的,但因为众所周知的事件,遗憾地未能成行。不过那年之后11月,一件让东西方对峙了几十年的事情突然发生,柏林墙被推倒,东西德合并。华沙条约组织与北大西洋组织剑拔弩张的局势彻底缓和了。

这一事件使伯恩斯坦欢呼不已。在那年圣诞节,他与整个柏林、整个德国一起庆祝。12月23日晚22时30分和24号上午10:30分别在西柏林的音乐大厅、东柏林的大剧院指挥演出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泉水的笑声响在骤雨之晨,

节律欢乐持久、心志英勇自由,

光辉万物的朴素光泽,

逼视着乐观的群神!

高贵的天秤星座闪耀星宇

远离残暴、阴险、虚伪、自私与毒恶

善良、纯洁、忠诚与勇敢

请群神随清晨之梦莅临!

席勒《自由颂》

我们都知道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合唱曲是采用席勒的《欢乐颂》,但在这两场演出中,伯恩斯坦把《欢乐颂》改成了席勒的另一篇著名诗歌《自由颂》。对此伯恩斯坦说道:“我肯定,贝多芬会同意咱们这么干的”

超过20个国家的一亿人通过电视转播收看了这场世纪音乐会。之后DG专门为此制作了一张唱片。

两场音乐会全部结束后,伯恩斯坦匆匆赶往勃兰登堡门。他请求一位正忙着从柏林墙往下凿砖的人也给他一块。这位先生和他的家人还陶醉在刚才电视转播的音乐会中,一看是伯恩斯坦,激动地立马将自己手中的砖递过去,一边不知所措地说:“是他本人!”。


出处:搜狐 / 古典音乐.
------------------------------------------         短评留言         ------------------------------------------


栏目:音影
2019-10-20[顶] (
微文周刊 2019年第43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