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20年第44期

>>

音影 栏目

D大调卡农 | 穿行于音乐与爱情之间

文 | 莫敏妮

当我们听音乐时,大多数人很自然地集中在音乐的最高声部,它通常也是旋律的所在声部。那些在伴奏衬托下的高音唱段,正“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般前进。然而,听音乐并非那么简单,你还应聆听更多。向前运动的旋律为音乐提供了一种抒情的声音,节奏给予这种声音以活力。如果没有节奏施以动力,旋律就会像中世纪的圣咏,无起伏激情。如果没有和弦陪衬,旋律就像失去色彩的黑白世界。

听旋律很重要,但第二重要的就是听低音,它在一种类似隐蔽的世界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低音承载着和弦并且决定和声的走向,这一点比旋律更重要。和声从最广泛的意义而言,是协和一致的意思。“大海扬波作和声”是一句非常美的关于和声的歌词。大自然天籁之音就是和声,它们就像呼吸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春天河水般起伏的蛙鸣声,夏天麦浪翻滚蝉声渐起,秋天月下吟虫啾啾,冬天风声萧瑟流水呜咽。这些存在震撼而美丽。当和声特别运用于音乐时,它被看作是为旋律提供支撑和丰富性的伴奏之声,为旋律增加了深度和丰满,就像绘画中的透视深度为这种艺术增加了丰富的背景那样。

帕赫贝尔《D大调卡农》(編曲指揮:上野隆史)

 

我们来听低音旋律与和声。讲起被低音吸引的经历,有一段十分深刻,是在习拉赫玛尼诺夫的一首作品中,能极致地感受到一种水流暗涌之中的浪声,真的太美。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的典型风格,其中之一便是频繁使用低音。我们去到更久远的巴洛克年代,探寻低音的魅力。巴洛克音乐通常有一个清晰的、有驱动力的低音线条。在约翰·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1690年)中,我们清晰地捕捉到它的低音线条。这是一首被赋予特别意义的作品——生死相随的爱情绝唱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合唱《D大调卡农》

《D大调卡农》编制由三把小提琴以及数字低音组成,原本是一首D大调为三把小提琴和巴松管创作的卡农和吉格。它有四个声部,低声部及其上方的三个声部里,有一首卡农。乐谱也是一种神秘的符号学,我们探究乐谱和聆听,就可以看到作曲家在《D大调卡农》里出色地创作了一首单独的低声部,它平静、缓慢、匀速运动着。这个低音支撑着上面展开的卡农。就像大多数低声部那样,这里的最低声部建立了位于它的每个音高上方的和声基础。低音声部从一个音高到另一个音高的变化可能标志着和弦的变化。你如果抓住低音线条,听懂了,现代硬派摇滚音乐大概也不在话下,因为你将懂得跟随电贝司的低音,辨别和弦的变化发展。之所以说《D大调卡农》被玩坏了,是因为其和弦变化不断地反复被现代摇滚乐模仿所致。

作品一开始,低声部以两小节八个音型首先进入,然后是三个声部的小提琴卡农(轮唱)依次展开。低声部如河水般蜿蜒流动,从头到尾重复了二十八次同样的八个音。一直听到这部作品的结尾,帕赫贝尔始终没有变化过他的低音与和声音型,卡农则连续不断地反复低音线条,这在古典音乐中是不常见的。我们再理解一下“卡农”这个音乐术语。古老的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在复调的模仿对位中,如果跟随的声部完全准确地重复主要声部所唱所奏的主题,便产生了一个卡农(canon)。曲子后部还加上一首快速的苏格兰吉格舞曲,形成对比,突出音乐表现力。帕赫贝尔之后的巴赫又以格律的形式发展了吉格,由此我们有幸听到更多壮丽的吉格。

17世纪德国的约翰·帕赫贝尔是巴赫之前最重要的管风琴演奏家之一。其时,意大利文艺复兴歌剧的华丽和贵族化倾向代表着巴洛克艺术风格,风靡欧洲。在德国各处以及布拉格和维也纳等地,音乐事业极为繁荣。帕赫贝尔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南德和意大利等地的天主教作曲家所写的宗教音乐,他的《D大调卡农》采用回旋曲式写作,有无穷动音乐元素,夹杂着一丝意大利式的浪漫,我们能在卡农里听出忧伤,在忧伤中找寻希望。

隐藏在《D大调卡农》背后的是约翰·帕赫贝尔的凄美故事,这首卡农是他为悼念亡妻而作。多少语言都无法排解人类生命的痛苦,惟有卡农在回旋,在苦恋。丧妻之痛,同时代的音乐家有巴赫和桑德·哥伦布。巴赫的《恰空》也暗藏了他自己和亡妻Maria名字的字母,而这些字母相对应的音符音名,构成了恰空当中潜伏的一条旋律线。桑德·哥伦布则过着恍如隔世的生活,法国电影《日出时让悲伤终结》镜头下,他经常陷入长久的沉默。每当他拨动维奥尔琴时,妻子的倩影便会浮现面前。那些穿行于池塘夜色灯芯草之上的寂寥时光,如法国历史学家儒勒·米什莱《鸟》中的诗句,忧思和风雨掺进这种纯净中:

我划着小舟,穿行在漂浮的灯心草之间,

到了一个僻静的地点。

谁也不知道我在这儿,就连鸟儿也不知道。

想到这一点,我喜不自胜。

陪伴我身边的,只有静水中我的倒影。

“生死相随”的卡农没有逾越,只有忠实追随。由于其“从一而终”的守持,被赋予最神圣色彩。它从辉煌的巴洛克时期,不慌不忙地走过宁静高雅的古典时期,又迈步走过大开大阖的浪漫主义时期,来到当今,仍具有理性精神与感性色彩。籍此卡农恋歌,后世诞生了很多因音乐而精彩的故事。由于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理性忍隐,并不适宜大抒情,那些绵延不绝的男女浪漫情事,在此省略一万字。我们相信,真正的感情细水长流,月月年年,地老天荒。


出处:搜狐/古典音乐.
------------------------------------------         短评留言         ------------------------------------------


栏目:音影
2020-10-25[荐] (
微文周刊 2020年第44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